摘要: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工作就要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布官方主题海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工作就要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与意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铭记历史教训、提升全民防灾意识,国务院自2009年起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旨在通过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01 图标及含义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彩虹寓意着美好、和谐的生活。双人执伞代表全民携手、共同参与防灾减灾。“5·12”代表每年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02 宣传教育
1、“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线上线下相结合,立体式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主题活动,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增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意识。
2、安全宣传“五进”。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3、科普宣传教育。突出主题,组织开展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03 常见的灾害类型
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生物灾害:有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
04 面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你了解多少?
(一)防地震
1、地震带来的危害:2024年4月17日至18日,山东省地震综合应急演练在东营市举行。演练模拟东营市垦利区海域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震区出现断电、断网、断路等“三断”严重情形,受灾地区房屋倒塌、人员掩埋,电力、通信中断,道路桥梁损坏、交通中断,城市基础设施多处受损,地下管线损毁严重,危化品企业储罐发生泄漏。演练以抗震救灾全流程、全要素为主线,设置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学校师生紧急疏散、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海陆空立体快速调运救灾物资、城市生命线工程抢险等23个演练科目,采取省市联合、属地组织、拉动增援、桌面推演、现场实操等方式进行,涵盖应急响应、快速指挥、力量调动、抢险救援、救灾救助、善后恢复等抗震救灾行动全过程。
2、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
(1)驾驶车辆时,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2)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3)在高层建筑中,感知地震后,根据在房间中的不同位置,应就近迅速找到坚固办公桌或家具、墙角、小开间房间等相对安全位置躲避,震后应尽快撤离建筑物,不要乘坐电梯。
(4)空地躲避,应距离相当于高层建筑高度1.5倍的区域,防止强余震或后续强震导致高层建筑倒塌伤人。
(5)关注手机预警。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提前几秒钟的预警都是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第一步:微信搜索“国家应急广播”公众号
第二步:点击“预警服务”
第三步:点击允许“地震预警通知”与“获取位置”。
(二)防汛、防台风
1、台风、洪涝带来的危害:为充分汲取2018年“温比亚”、2019年“利奇马”台风救援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有效应对台风、暴雨、洪水等突发事件,全面提高防汛抢险的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2020年6月30日,东营市举行防汛防台风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实战演练阶段,设置了城市内涝、居民小区被淹,风暴潮群众转移安置,小清河险工修复,化工企业被淹,油田联合站被淹、人员撤离和水上搜救,电力设施被毁、大面积停电修复6个科目,实现了由“分散管理、各自为战”向“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的转变。
2、灾害来临时如何自救:
(1)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在外面,远离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
(2)房屋关好窗户,风力较大时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3)台风天气应停止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室外电源。
(4)台风天气船舶回港避风、海上作业人员上岸、危险区人员转移以及旅游景区和施工场地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预警、疏导和避险转移。
(5)家庭面临洪涝灾害威胁时,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同时应保持食品的干燥和密封,避免发霉变质。
(6)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注意饮水卫生,不能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被水浸泡、淹渍及霉变的食品及粮食不能食用。
(7)室外遇到洪涝灾害时,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尽量避免蹚水。应选择水流缓慢、水深较浅的地方,并尽量保持站立状态,以免被水流冲倒。在水势较大的情况下,寻找可以抓住或依靠的支撑物,如树木、岩石等以减轻水流的冲击力。
1、强对流天气的危害:强对流天气是一种突发、强度剧烈的对流性天气,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短时强降雨、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常见于雷雨季节。
强对流天气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现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强对流天气常伴有损坏建筑物的屋顶、窗户等,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可能造成交通设施的瘫痪;冰雹会对农作物、车辆、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害,威胁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龙卷风以其高风速和巨大的破坏力可以摧毁建筑物、破坏林木,对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强对流天气的防范措施:
(1)关注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信息。了解强对流天气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外出。
(2)在强对流天气来临之前,户外工作应该减少或者暂停,关闭窗户、加固阳台围栏、清理阳台花盆物品。
(3)大风天气,避免停留在树木密集、高大建筑物或悬挂物的地方。
(4)冰雹天气,避免暴露在室外,尤其是在没有遮蔽物的情况下。
(5)雷电天气,避免靠近高耸物体、开阔的场地或水体等潜在的触电危险区域,寻找安全的避雷设施或建筑物躲避。
(6)强对流天气驾车应保持车距,遇到积水路段减速慢行,确保安全后再通过。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来源:厦门天气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