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日本防卫研究所、日本安全保障战略研究所、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多家具有政府背景的智库,发布了多篇关于舆论战的研究报告,充分体现了日本官方对舆论战的高度重视。日本作为东亚文化圈内的重要成员,既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又与周边国家在历史政治上存在深刻纠
日本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日本舆论战发展与研究的主要特点
日本舆论战发展与研究主要具有三大特点:拥有实施舆论战的行动传统、沿袭西方民主政权与威权政权对抗的政治叙事及聚焦于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冲突。
具有实施舆论战的历史经验。早在日军侵华时期,对华情报部门就编设有“新闻班”“报导组”等实施舆论战的主体机构,这些部门在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等关键节点的舆论场中发挥了帮凶作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日本三大综合性报纸之一的《大阪朝日新闻》号外版,就刊登了这一事变的第一篇报道,此后全程报道九一八事变过程。据统计,这套号外累计刊发了5万余字报道并配有210张图片,通过刊印伪证、谎言与片面性报道,向日本国民论证侵华战争的“合法性”。这些机构在此后的全面侵华过程中,通过设立报刊、文化宣传等大量活动招募汉奸,进行文化殖民,这些活动也被大量实施于占领区。
《大阪朝日新闻》对九一八事变的报导
沿袭西方舆论战的政治底色。日本舆论战研究延续了西方长期鼓吹的“民主政权”与“威权政权”对抗的政治叙事。日本舆论战研究的语言背景与研究起点,往往强调俄罗斯等国作为“规则挑战者”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对抗性与差异性。通过突出民主与威权对抗的政治叙事,来寻求舆论干预在言论自由前提下的合法性。如何在以“民意导向”为主的西方政治叙事下为舆论战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是日本与欧美等其他沿用自由主义政治叙事国家主体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常态发挥舆论战的作战效能。近年来,日本聚焦于与周边国家之间摩擦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战的研究与实践。日本关于舆论战的所有研究,几乎都以与周边国家矛盾摩擦事件作为分析样本。日本作为东亚文化圈中的一员,本身在文化上与周边国家底层互通,在文化交流与舆论宣传上具有天然的低门槛性。受到其国内右翼势力与美国亚太战略变化的影响,日本在一段时期内经常性与周边国家发生冲突,这些矛盾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日本舆论战的作用对象。从行动上看,日本舆论战行动对外以资助留学研学、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的方式进行利益输送;对内以偏向性报道的方式抹黑污蔑;针对外交冲突或边境摩擦等重大舆论事件开展国际公关,通过拉帮造势塑造对己有利态势。
日本舆论战研究的现状分析
理论研究扎实。日本对于舆论战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事件分析的层面,而是已经提炼出了舆论传播、信息干预决策等模型,扎实广泛的基础性研究也已成为日本舆论战的研究基础,并在日本研究界达成了关于舆论战基本定义的共识。但是,从公开报道看,这样的共识还没有上升到政策层面,尚未公布以此为基础的公共政策,现阶段的舆论干预行动基本上都是通过国家力量对媒体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对舆论场的一般性干预。
北约提出应对对手认知战的“房屋模型”
研究视野开阔。日本的外军舆论战研究呈现出以周边国家为主,同时涵盖美国以及其他世界大国的态势。在研究内容与对策方面,既有针对性,也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发展。在关注重点上,日本对外军舆论战作战理论的研究成果关注不多,其兴趣点集中在其他国家舆论战实施的具体行动和作战结果上,更侧重于案例分析;对舆论传播机理的理论层面关注不多,更加侧重于经验总结,通过扎实研究各国在行动中的应对方式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从而对应寻找一般性行动经验。
融入混合博弈。现阶段日本关于舆论战的研究大多出自于具有政府背景的研究所,甚至很多政府高官直接在这些研究所挂职或发表文章,可见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政府的态度。同时,日本的相关研究也明确指出,在混合战争的大趋势下,战争与和平的界限日益模糊,舆论战就是实现这一趋势的重要途径,把握舆论战就是掌握了未来国际博弈的主动权,可见日本已经清晰认识到舆论战的重要性及其与混合战争的关联性。
结 语
重视基础理论。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已基本完成了对舆论战主要作战模型的研究。然而,这些模型的提出大多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经验性总结,面对认知科学的发展和数智传播的演进,缺乏以脑科学或神经科学为依据的数理支持。因此,通过将舆论战作战机理与传播科学的发展相结合,可以为舆论战相关技术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固的发展基础,这将有助于后续舆论战行动中的作战评估与目标确立。
舆论战整合了网络、信息、心理
和社会工程能力来实现其目的
拓宽研究视野。应更加关注本国周边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以及各地区性强国。舆论战与传统军事力量建设不同,具有“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的特点,任何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家都值得跟进关注。此外,现阶段的外军舆论战研究还存在着偏向于理论分析与概念引进的问题,对外军认知科学的发展理解不足、对舆论战机理构架不够清楚。在后续的观察中,应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关注底层叙事。日本对“尖锐力量”(Sharp Power,指通过广泛传播的某种网络信息打破信息茧房,实现破圈)这样的行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是因为广泛传播的信息就像是一根针,刺破了西方舆论迷雾与政治叙事,打击了外媒的公信力与政治宣传的公信力。舆论战的实施根植于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政治叙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公信力得到执行,任何损害公信力的行动都会对本国政治叙事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关注底层叙事是认识舆论战发展与运行规律不可或缺的一步。
近年来,《战狼》等中国角度的叙事,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舆论和认知封锁
注重关键议题。从舆论传播机理的角度来看,网络上发声的人也符合“冰山理论”,更多的人依旧处于观望状态,并没有参与到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只有在发生重大公共事件时,才会动员大多数人参与到议题讨论中,这就要求行动主体抓住关键议题,通过引导重大公共议题舆论走向来实现对受众的普遍性影响。通过引导关键议题走向,潜移默化地对大众认识施加影响,而不是在信息空间中使用“大水漫灌”的方法,这样反而会导致受众群体对公共声音的“信息免疫力”增强。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军事文摘,原作者舒文、木辛。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技经观察丨上九天揽月,竞逐月球新战略高地
技经观察丨从AlphaFold到mRNA疫苗:AI如何驱动蛋白质领域的科技变革
技经观察丨从人事提名看特朗普第二任期“科技部门之变”
技经观察丨生物混合机器人与战场赛博格
技经观察丨从美启动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看中美造船业竞逐现状
转自丨军事文摘
作者丨舒文、木辛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_er
来源:全球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