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高速时代来临,未来工作人员想舒坦,就得学会“装聋作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21:21 1

摘要:就跟19年铺天盖地的"取消省界收费站"那阵仗似的,现在打开手机,满屏都是"自由流收费"、"数字化高速"、"车路云一体化"的鸡血标语。

最近咱们行业是不是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消息?

"重磅!六省智慧高速试点获批"
"扩散!AI智能收费大面积普及"
"车路协同新规发布,千亿级市场爆发"

就跟19年铺天盖地的"取消省界收费站"那阵仗似的,现在打开手机,满屏都是"自由流收费"、"数字化高速"、"车路云一体化"的鸡血标语。

但是收费站的人跟我说:"自动收费设备三天两头抽风,收费人员叫苦不已"

这让我想起去年某省那条"全国首条全息感知高速"。

通车仪式那叫一个风光,省领导剪彩、央视直播、无人机表演整得跟奥运会似的。

结果开通三个月,车流量比隔壁老路还少15%,现在养护班长老王见人就吐槽:"路上摄像头比车都多!"

咱们这行现在有个怪现象:政策越出越猛,基层越干越懵

就说最近这个"路网数字化三年攻坚"。

文件刚下来那周,朋友圈转疯了,都说要掀起"新基建革命"。

结果前几天听几个收费站站长说:"说是智慧收费站,夜班还得配3-4个人盯着,怕系统死机"

其实咱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1. 政策落地总比文件慢三拍

就像去年推的"服务区+文旅"项目,文件说要打造"网红打卡地",结果现在服务区厕所还是排长队,便利店泡面倒是涨价了

2. 新技术听着高大上,用起来全是坑

某段智慧高速装的智能路标,大雾天本该自动显示车距提示,结果上个月直接刷起了养生广告,司机差点投诉到省长信箱。

3. 车流量预测比天气预报还不准

年初都说报复性出行要来了,结果暑假数据一出,私家车流量涨了8%,货车却跌了12%,服务区柴油销量同比少了20%。

所以跟兄弟们掏心窝子说两句:

第一招:把政策当天气预报听

文件说"三年实现全面智慧化",咱就自动换算成"五年能试点成功就不错"。

就像看台风路径预报,气势汹汹的台风最后指不定拐哪去了

第二招:对新词儿选择性耳聋

下次开会再听到"数字孪生"这种词,心里自动翻译成"又要填表格报数据了"。

就像前年说要搞"高速公路区块链",最后不就是给每个养护设备贴了个二维码?

第三招:学会跟设备"耍太极"

遇到动不动就罢工的智能设备,学学人家老收费员王姐。

那次自动收费设备抽风,她一边人工收费一边念叨:"您先歇着",硬是人工收费临近下班才恢复。

真实案例:沿海某路段去年装了套"AI拥堵预警系统",结果今年清明堵车时,系统自己先崩溃了。

记住咯兄弟们,在这行要想不失眠,就得练就"左耳进右耳出"的本事。

政策文件该学学,热血鸡汤该倒倒,手里那碗饭,还得就着咸菜踏实吃。

来源:鹰眼现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