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兵,又见面了,欢迎乘坐81路公交车!”5月13日清晨,74岁的桂林市临桂区参战老兵李朝生像往常一样登上公交车。他微笑着从上衣口袋掏出红彤彤的退役军人优待证,司机师傅点头致意,车厢里的乘客们也向老英雄投来敬意的目光。
广西军休五老宣讲团到南宁五一路小学开展国防教育,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莫茵茵/摄
“老兵,又见面了,欢迎乘坐81路公交车!”5月13日清晨,74岁的桂林市临桂区参战老兵李朝生像往常一样登上公交车。他微笑着从上衣口袋掏出红彤彤的退役军人优待证,司机师傅点头致意,车厢里的乘客们也向老英雄投来敬意的目光。
此刻,车身“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标语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在桂林,乘车的优待政策已全面覆盖——该市74条享受政府补贴的公交线路、734辆公交车,全部向全国退役军人及“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优待证持证人免费开放。
“现在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尊崇!”李朝生感慨。这温馨的乘车场景,是广西深化双拥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日,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广西16地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桂林市、柳州市、贵港市更是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多年来,广西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军民鱼水情故事。
贴心关怀,解决后顾之忧
5月7日,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人民政府大院内人头攒动,暖意融融。由富川瑶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联合贺州广济医院共同举办的“我为老兵办实事”拥军优属公益巡回义诊活动正式启动。
上午8时许,老兵和军属们早早来到活动现场,有序排队登记。作为广西首家拥军医院,贺州广济医院派出了一支涵盖内科、外科、骨科、泌尿科等领域的专家团队,为优抚对象提供心电图、B超、血糖血压、骨密度等多项免费体检服务。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老兵检查身体,详细询问病史,并根据检查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参战老兵张文宁坐在诊疗台前,专注聆听医生的健康指导:“您血压偏高,日常饮食要严格控制盐分摄入,记得按时服用降压药……”除了一对一诊疗服务,活动还设立了健康咨询区,专家们针对常见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问题进行科普讲解,帮助老兵们增强健康管理意识。
“党和政府始终惦记着我们,不仅政策优待,还送医上门,心里特别温暖!”一位退役老兵说。此次义诊活动惠及90余名军人军属及优抚对象,赢得了广泛好评。
柳州市同样在为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不懈努力。“我的妻子是在医护人员陪伴下顺利做完产检的,这对正在执行任务的我来说是最大的宽慰。”陆军某部士官曾磊说,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平时很难抽出时间陪伴家属。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专门为现役军人及家属开设“绿色通道”,从挂号缴费到就诊检查再到取药住院,现役军人及家属全程优先、一路畅通。
“想不到事情这么快就办好了,以后接送小孩方便多了!”由于两个孩子的学校不在同一方向,驻柳某部军人家属许云为接送孩子上下学犯了愁。得知这一情况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很快协调成员单位,帮助办理孩子的转学手续,及时解决了许云的烦心事。
据统计,2020年以来,广西累计定向安置随军家属1296人,协调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13744人次。各地在解决官兵职业发展、家庭生活、子女成长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通过一系列政策保障和贴心服务,让广大官兵能够安心服役,全身心投入国防事业。
文化浸润,厚植双拥情怀
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旁的“双拥主题巷”,是我区推动双拥文化传承发展的鲜活实践。
放学时分,孩子们围聚在画满战斗英雄事迹的墙前,稚嫩的声音传颂着邱少云的壮举。这条300米长的小巷,与城市中心的双拥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广场,共同编织起玉林立体化的双拥宣传网络。去年海军玉林舰“回家”活动,更是以超百万群众的线上线下参与,彰显了这座城市对双拥工作的热忱。
在国防教育领域,南宁市五一路小学扛起了传承双拥精神的教育旗帜。作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该校多年来持续开展书信交流活动,让师生与边海防部队官兵通过文字架起情感桥梁。部队官兵真挚的回信,不仅温暖了校园,更在师生心中播撒下爱国拥军的种子。而在校园之外,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红色阵地建设同样亮眼。罗城建成红七军四把战斗纪念园、韦一平烈士陈列馆等,打造沉浸式双拥教育“红色阵地”;将仫佬族“依饭节”“走坡节”等民族节庆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组建宣讲团积极开展活动。
而在商业与文化融合方面,桂林阳朔以双拥为笔,绘就城市新名片。漫步益田西街,双拥盾牌与飘扬的标语都在彰显对军人的尊崇。去年阳朔拥军街揭牌,40家企业郑重签订拥军协议,各门店为现役和退役军人提供优惠或打折等优待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百企千店齐拥军”的承诺。“能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出份力,是我们的荣幸!”一位企业代表感言。
如今,广西正通过多元文化载体与创新宣传活动,构建起多层次的传播矩阵。这些贴近生活的实践,让双拥文化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化作日常可见、可感、可参与的真实场景,成为联结军民情感的鲜活纽带。
军地共建,携手共促发展
北部湾畔,北海军分区官兵与公馆镇六甘村的情谊,在一桩桩为民办实事中愈发深厚。
今年1月,部队官兵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对文化生活和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后,迅速行动——多方筹集资金45万元建成双拥文化广场。如今,崭新的广场不仅配备了夜间照明设施,还设有健身器材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民李大爷笑着说:“现在晚上可热闹了,年轻人跳广场舞,孩子们嬉戏玩耍,日子更有盼头了。”与此同时,部队还援建了图书室、硬化了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正是驻桂部队践行拥政爱民传统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驻桂部队累计投入316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发展30余个特色产业项目,组织150余次医疗巡诊,持续帮扶149个村庄,资助2600余名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党建、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帮扶助力我区乡村全面振兴。
在贵港,军地协同发展展现出全新活力。当地企业积极响应拥军号召,创新打造“企业拥军”模式。贵港市拥军建材市场醒目张贴着“军人依法优先” 标识,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凭借“拥军码”,即可享受专属优惠。该市场不仅提供消费优待,还优先吸纳退役军人就业,为创业军属提供培训指导。市场主管徐洁表示:“军人守护国家安宁,我们理应给予最实在的回馈。”
据悉,我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不断拓展优待证的使用场景,各设区市公布本地区优待目录清单。170多家A级以上景区减免门票,遴选数千家热心企业提供购物、餐饮、住宿等方面的优先优惠,打造签约170多家拥军医院,提供数十类上百项医疗优待服务,大力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为全区优抚对象提供优惠优待服务。
从桂林的拥军公交专线免费畅行,到贺州为老兵送医上门的健康护航;从柳州为官兵解决后顾之忧的暖心举措,到玉林以文化浸润厚植双拥情怀;从北海部队助力乡村建设的军民共建,到贵港企业创新开展的拥军实践……广西的双拥工作在一个个暖心故事、一项项扎实举措中不断深化,也让双拥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让军民鱼水情谊更加深厚。
记者:刘莉
通讯员:刘德安
责编:覃雅婧
审校:何昀珊
江南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投稿邮箱:jnqrmt@163.com
来源:南宁市江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