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克莱银行直接撤销了此前对2025年下半年经济衰退的预测,将四季度GDP增速预期上调至0.5%-1.5%。其分析指出,关税税率从145%骤降至30%将显著缓解贸易中断压力,近期集装箱流量数据已显示跨境贸易活动回暖。阿波罗首席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的论调更具戏
中美关税协议的达成在金融市场引发强烈反响,但华尔街顶级分析师的解读呈现显著分化。
尽管市场普遍将此视为风险资产的重要利好,但机构观点在乐观预期与结构性担忧之间形成微妙平衡,折射出全球贸易格局调整的复杂性。
巴克莱银行直接撤销了此前对2025年下半年经济衰退的预测,将四季度GDP增速预期上调至0.5%-1.5%。其分析指出,关税税率从145%骤降至30%将显著缓解贸易中断压力,近期集装箱流量数据已显示跨境贸易活动回暖。阿波罗首席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的论调更具戏剧性:他此前认为贸易战导致衰退的概率高达90%,而协议签署后该概率骤降至30%。在他看来,关税下调移除了经济面临的"重大尾部风险",消费者与企业信心的恢复可能形成增长动能。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资官迈克·威尔逊更是将标普500指数年底目标价上调至6500点(较当前水平有12%涨幅),认为关税缓和为美联储降息打开空间,企业盈利前景因美元走弱和衰退风险消退而改善。安联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警告,即使关税税率下调,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仍将存在。他预计美联储2025年降息次数将少于市场预期,因为"经济增速可能高于预期,但通胀黏性超预期"的矛盾组合将制约货币政策空间。Evercore创始人罗杰·奥特曼强调协议的"临时性"特征,指出中国产业补贴、政府定价机制等核心问题尚未解决。他测算美国平均关税仍将从拜登时期的3%-4%升至14%,"这种持续的贸易扭曲终将通过物价上涨传导至消费者"。ING首席国际经济学家詹姆斯·奈特利从产业竞争角度提出警示:30%的关税仍使中国制造保持显著成本优势,"贸易战初衷的制造业回流目标基本落空",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筹集万亿税收的计划也成泡影。前美国财长拉里·萨默斯直言美国在此轮谈判中"示弱",认为中国未在核心政策上作出实质性让步,而美国却大幅撤回关税威胁,"这类似于拳击比赛中一方突然收回重拳,却未获得任何补偿"。Rosenberg Research总裁戴维·罗森伯格以讽刺口吻指出,特朗普成功让市场接受"30%关税常态化",这种"关税幻觉"掩盖了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的长期风险,"当30%关税成为新常态,全球贸易成本已悄然上升10个百分点,这相当于给全球经济套上永久枷锁"。尽管分析师在细节上存在分歧,但对协议影响的核心认知趋于一致:短期风险情绪改善明确,但长期结构性矛盾未解。
德银吉姆·里德用"《达拉斯》电视剧梦回"的比喻暗示,当前关税回撤可能只是贸易战"中场休息",未来谈判破裂风险仍高。
巴克莱则提醒,即使关税税率回落,在岸外包、供应链重组等产业趋势已不可逆。
这种复杂局面在资产价格上形成独特映射:美股在降息预期与盈利改善预期推动下走强,但债市对通胀的担忧导致利率期货仅定价两次降息(低于此前的三到四次)。
这种矛盾定价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华尔街的集体心态——为暂时和平举杯,却为持久战争储备弹药。
来源:金融见闻录一点号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