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签订一份有效合同的初衷是为了保障进程顺利和装修效果符合预期。然而,一旦发现装修效果并非如自己所愿而产生矛盾纠纷,该如何解决?虹桥街道司法所启动“三所联动”平台圆满化解的这起装修合同纠纷调解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将为类似案件处置提供有益借鉴。摘要:装修前,签订一份有效合同的初衷是为了保障进程顺利和装修效果符合预期。然而,一旦发现装修效果并非如自己所愿而产生矛盾纠纷,该如何解决?虹桥街道司法所启动“三所联动”平台圆满化解的这起装修合同纠纷调解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将为类似案件处置提供有益借鉴。
“介入及时,调解重点着眼于如何减少损失,加速了调解的进程”,虹桥街道司法所表示,该案件特点鲜明,面对复杂的合同纠纷,双方各执一词,矛盾调解容易走进“死胡同”,只有通过专业的法律指导和支持,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当时,通过多轮商谈后,甲公司与某装修公司正式签订了《上海市住宅装饰装修设计合同》(以下简称“设计合同”),并根据合同条款预先支付了一定比例的设计费用。在该合同中,详细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服务的具体内容、时间表以及付款条件等。随后,双方又签订了《上海市室内装饰施工合同》(以下简称“施工合同”)及《个性化项目施工合同》(以下简称“个性化合同”),明确了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安排、材料供应、验收方式及价款支付等内容。
装修工作正式启动一段时间之后,当甲公司的代表腾某在检查施工现场时发现,实际装修进展与最初协商的设计方案存在显著差异,不但产生了某些区域的布局调整、选材变更等问题,而且始终未能收到装修公司承诺提供的3D效果图。
腾某认为,施工结果不符合其原先的设想,遂要求停止施工,并寻求其他装修公司继续完成剩余工作。这一举动,导致双方产生争执,并报警求助。得知情况后,虹桥街道迅速启动“三所联动”平台介入调解。
一方说:“设计师仅口头描述了装修样式,并承诺尽快提供效果图。到现在,3D图也没有看到”。另一方说:“按照合同规定完成了相应的装修工程,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中途要求停工并更换装修公司,构成违约”……
调解过程中,双方据理力争,争议内容十分复杂导致分歧很大。对此,调解员提出先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别听取各方意见,减少了对立情绪。
一般来说,合同纠纷往往因条款多导致纠纷点也多,因此,准确掌握事实真相至关重要。调解员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查阅合同文本及相关文件,全面了解了案件的基本情况,这为制定合理的调解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调查发现,双方均存在一定过错,如若过于强调违约责任,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 在律师和调解员的协调下,甲公司认识到,虽然装修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装修公司确实完成了部分工作;而装修公司也意识到,未能及时提供效果图确实影响了客户的信任感。
为打破僵局,律师和调解员不仅帮助双方梳理了复杂的法律关系,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律师的专业意见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确定补偿金额时,律师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合理的建议,确保了调解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最终,达成了令双方满意的协议,他们就各自责任进行履约赔偿。
本案的成功调解充分展示了“三所联动”机制的优势,调解过程中,民警、调解员、律师均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尊重事实、依法办事原则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三所联动”机制通过法律刚性约束与调解柔性疏导相结合,既减轻司法压力,又维护了社区和谐,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价值。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司法局
撰稿:闫 漫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