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曾被数码相机"拍死"在沙滩上的撕拉片,如今竟成了年轻人疯狂追捧的"理财产品"?一盒相纸炒到2000元,商家推出"仿真套餐"月入百万,连明星都在社交平台晒"撕拉式炫富"。当Z世代开始为30秒显影的相纸一掷千金,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文艺复兴,还是韭菜成
谁能想到,曾被数码相机"拍死"在沙滩上的撕拉片,如今竟成了年轻人疯狂追捧的"理财产品"?一盒相纸炒到2000元,商家推出"仿真套餐"月入百万,连明星都在社交平台晒"撕拉式炫富"。当Z世代开始为30秒显影的相纸一掷千金,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文艺复兴,还是韭菜成精?
一张相纸顶半个月工资,这届年轻人疯了吗?
"上个月咬牙花1600买了盒富士instax,这个月一看涨到2000了!"00后大学生小林抱着手机哀嚎。在二手交易平台,撕拉片正在上演现实版《价格游戏》:停产多年的宝丽来600系相纸被炒至2000元/盒,富士instax宽幅相纸单张突破30元大关,就连过期五年的"古董货"都能卖出原价三倍。网友戏称:"茅台好歹能喝,这玩意儿只能烧钱玩光影艺术。"
某潮玩店老板透露,现在撕拉片圈流行"三光政策":货架光、钱包光、朋友圈晒图必须"闪瞎眼"。有情侣为拍婚纱照豪掷2万元囤相纸,更有摄影博主开发出"撕拉片理财指南"——年初囤的20盒相纸,如今倒手净赚3万。
"按下快门那30秒,你既期待成片效果,又害怕拍成表情包,这种薛定谔的刺激感是数码给不了的。"95后摄影师阿Ken的解读,道出了撕拉片翻红的底层逻辑。在小红书,#撕拉片玄学#话题下,3.6万篇笔记记录着年轻人的大型真香现场:有人用撕拉片记录宠物成长,有人专门拍摄过期胶卷的"灵异效果",甚至出现"撕拉片占卜师"——"画面泛绿代表财运亨通,出现光斑预示桃花将至"。
人类学教授李薇指出:"这届年轻人玩的是‘时光滤镜’,他们花2000元买的不是相纸,而是按下快门时必须专注的仪式感、等待显影时的多巴胺,以及朋友圈九宫格里‘姐玩的是艺术’的社交货币。"
面对疯狂的市场,精明商家祭出"曲线救国"大招。上海某网红照相馆推出"仿真撕拉片套餐":用数码相机拍摄后,经过8道滤镜调色+人工做旧,再用打印机输出"伪撕拉片",收费199元/张照样门庭若市。"客人要的是手持相纸摆拍的仪式感,至于是不是真撕拉,Who cares?"店长笑着透露,这个"李鬼"项目让门店营收暴涨30%。
更绝的是某潮牌推出的"空气撕拉片"——印着相纸边框的透明PVC卡片,售价88元/张。宣传语写着:"没有显影的留白,才是最高级的想象。"结果首批5000套秒光,黄牛价炒到300元。网友吐槽:"下次是不是该卖‘皇帝的新相纸’了?"
"这波热潮最多持续18个月。"消费趋势分析师张明给出冷水预测:"当年胶片相机回潮也就火了两年,现在年轻人钱包再鼓,也经不起2000元/盒的持续收割。"果然,闲鱼上已出现"撕拉片戒断小组",组员们互相监督:"忍住!你囤的相纸都够拍《小时代5》了!"
但品牌方显然准备"趁热割到底"。富士宣布推出"黄金纪念版"撕拉片,外包装镀金箔;某国产相机品牌紧急复活停产机型,广告词赫然写着:"爱她,就给她撕拉片自由。"最绝的是某珠宝品牌推出的相纸吊坠——把真的撕拉片封存在水晶里,售价5200元。"现在求婚都流行‘三件套’:钻戒、房产证、一箱撕拉片。"婚礼策划师Lisa说。
当我们在直播间抢购1600元的相纸时,到底在为什么买单?是为转瞬即逝的显影魔法,为朋友圈收获的200个赞,还是为对抗数字时代那份"拍了等于没拍"的虚无感?或许正如某网友的神评论:"小时候哭着求爸妈买拍立得被拒,现在花三个月工资报复性消费——每一个疯狂囤相纸的成年人,都在治愈那个望眼欲穿的自己。"
(此刻一位编辑默默打开抽屉,看着2015年囤的10盒过期相纸流下暴富的泪水)
#互动时间#
你愿意花半个月工资买盒撕拉片吗?
A. 买!青春无价
B. 不买!坐等泡沫破裂
C. 在?V我50展现实力
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的"相纸理财战绩"~
来源:iS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