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核大国永远不会输掉战争,若乌收复失地,就向华盛顿丢核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00:47 2

摘要: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没多久,普京也提到过核力量待命的事儿。2023年2月,他宣布俄罗斯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性进攻性武器的条约》(New START),这是跟美国签的最后一个核军控协议,算是把核牌亮得更明显了。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已经打了三年多了,战火没停过,局势也越来越复杂。这几年,俄罗斯这边放了不少狠话,尤其是涉及到核武器的时候,总是能让人心里一紧。

最近有个说法特别耸人听闻,说是“核大国永远不会输掉战争,如果乌克兰把失地收回去,俄罗斯就往华盛顿扔核弹”。

像梅德韦杰夫现在是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以前还当过总统和总理,说话分量不轻。

2023年7月,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就说过类似的话,大意是如果乌克兰在北约支持下反攻成功,拿回了俄罗斯控制的领土,俄罗斯就得动用核武器。

他说这是没办法的选择,因为俄罗斯的核政策里写得清清楚楚,国家生存受到威胁时,核武器就得上场。

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没多久,普京也提到过核力量待命的事儿。2023年2月,他宣布俄罗斯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性进攻性武器的条约》(New START),这是跟美国签的最后一个核军控协议,算是把核牌亮得更明显了。

还有2023年6月,普京说已经把战术核武器部署到了白俄罗斯,离乌克兰更近一步。这一系列动作和言论,确实让人觉得俄罗斯在核问题上不含糊。

梅德韦杰夫也好,普京也好,他们的表态更多是泛泛地警告西方,别逼得太狠,不然核武器不是摆设。

俄罗斯觉得自己是核大国,底气很大程度上就来自它的核武库。数据上讲,俄罗斯有将近6000枚核弹头,虽然不是全都随时能用,但数量上跟美国不相上下。他们的核力量包括陆基的洲际弹道导弹、海上的潜射导弹,还有能带核弹头的战略轰炸机,覆盖范围可以说是全球级别。

2020年普京签过一份文件,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里头列得很明白:如果有人用核武器或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俄罗斯,或者常规战争威胁到国家存亡,俄罗斯就可能按下核按钮。

乌克兰要是真把俄罗斯占的地夺回去,尤其像克里米亚这种地方,对俄罗斯来说不只是丢块地那么简单,可能被他们看成是“生存威胁”。所以梅德韦杰夫那句“核大国不会输”,意思是手里有核武器这张王牌,关键时候能翻盘。

政治上,俄罗斯觉得自己被西方挤兑得太狠了,特别是北约东扩和对乌克兰的支持。核威胁某种程度上是给西方划红线,告诉他们别越界,不然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乌克兰这边,从2022年冲突开始就没放弃过收复失地的目标。东部顿巴斯地区、南部的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还有克里米亚,都是他们想拿回来的。现在乌克兰有西方撑腰,美国给了不少武器,像“海马斯”火箭炮、爱国者防空系统,还有最近的F-16战机。欧盟和北约其他国家也掏了不少钱和装备,帮乌克兰撑场面。

2023年夏天,乌克兰搞了一次大反攻,想把俄罗斯赶出去,结果没完全成功。虽然占了点地,但俄罗斯防线挖得深,靠无人机和远程炮火硬是顶住了。到了2024年,战线还是拉锯状态,乌克兰占的地大概是冲突前被俄罗斯控制的20%左右,离“收复失地”还差得远。

克里米亚更是个硬骨头。俄罗斯2014年就吞并了那儿,把它当自家后院经营了十年,军事化程度很高。乌克兰要拿回去,不光得打赢仗,还得面对俄罗斯的死守和可能的报复。所以短期内,乌克兰全盘收复失地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战场上出现大翻转,或者政治上谈出什么大妥协。

说实话,核弹往华盛顿扔这事儿,听着吓人,但现实里发生的概率很低。先说技术,俄罗斯确实有能力打到美国,他们的“萨尔马特”导弹射程能到1万多公里,从莫斯科到华盛顿完全够得着。但能力是一回事,愿不愿意干又是另一回事。

冷战时候有个概念叫“相互确保摧毁”(MAD),意思是核大国之间谁先动手,谁都跑不了。美国也有几千枚核弹头,反击能力一点不弱。俄罗斯要是真往华盛顿扔核弹,美国肯定还手,双方都得玩完。这种后果,俄罗斯领导人不可能不知道。

如果俄罗斯真用了核武器,别说美国,全球都会炸锅。联合国、北约、甚至中立国家都会站出来,制裁、孤立、甚至军事报复接踵而至。俄罗斯经济本来就靠能源出口撑着,真打成那样,日子更不好过。所以核威胁多半是吓唬人,实际动手得掂量掂量。

还有,华盛顿这目标太具体了。俄罗斯要是真想用核武器,战术上可能先打乌克兰周边,或者北约在东欧的军事基地,作为警告。直接跨洋打美国首都,跳跃太大,不像是现实策略。

俄罗斯老提核武器,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战略姿态。他们知道常规战争打得不好看,乌克兰那边拖得越久,越显得俄罗斯没那么无敌。核牌一亮出来,既能震慑西方,也能给国内民众提气。你看梅德韦杰夫每次放狠话,俄罗斯国内支持率都还挺稳,说明这招在政治上有点用。

普京2023年10月在瓦尔代论坛上还说过,核武器是用来保和平的,不是随便乱扔的。比起梅德韦杰夫的狠话,普京的调子相对稳一点,可能是想留点回旋余地。

国际上也看得明白。美国2023年3月说过,俄罗斯的核威胁是“空话”,但还是得防着点。北约加强了东欧部署,联合国也呼吁各方冷静。全球都知道,真打核战没赢家,所以大家都尽量不把俄罗斯逼到墙角。

俄乌冲突现在是个僵局。俄罗斯占着地,但拿不下全乌克兰;乌克兰想反攻,但火力还没到翻盘的地步。2024年下半年,双方都试过停火谈判,但都没谈拢。俄罗斯想要乌克兰承认现有战线,乌克兰咬死要拿回所有失地,中间的坎儿不好迈。

如果乌克兰真有一天把地收回去,核武器可能是俄罗斯的选项之一,但更可能是加码常规部队,或者搞经济战、能源战这些。毕竟核弹这东西,太极端,用了就没退路。

国际社会也在使劲儿。联合国一直在推停火,国际原子能机构盯着核安全问题。中国、印度这些大国也劝和,怕真打大了自己也受牵连。未来几年,冲突要么慢慢冷下来,要么某一方撑不住垮掉,但核战这结局,估计谁都不想看到。

俄罗斯自认为是核大国,觉得自己在任何冲突中都不可能彻底失败,这种自信源于他们对核武器的依赖。核武器不仅是一种实际的军事优势,它还为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心理优势。

对手往往因为担心核武器的威胁而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俄罗斯能够通过这种威慑力让西方国家在某些决策上更加谨慎。确实,核武器是俄罗斯的一张王牌,可以有效地阻止对手轻举妄动。

核武器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俄罗斯能够无所顾忌地进行冒险。如果真的进入了使用核武器的局面,意味着战争已经失控,局势可能迅速恶化,无法预测的后果将无法由任何一方承担。这种情形下,核武器的威胁也失去了原有的威慑效果,反而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灾难。

另一方面,虽然北约国家坚定支持乌克兰,但他们并不愿意与俄罗斯直接开战,尤其是在核威胁的背景下。美国等国虽提供了大量武器,但在支援上有着明确的限制,避免局势失控。

大家都在这场博弈中进行着微妙的平衡,各自都在等待对方的第一步,核威胁成为其中的一张关键牌。每一方都在计算对方的底线,谁先做出过激反应,谁就可能陷入无法回头的局面。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