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欧阳欢等进行的研究表明,清晨血压和睡前血压是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两个有效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可为夜间高血压的识别诊断提供临床指导。
夜间血压增高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但夜间高血压是传统血压测量的盲区,白天哪个时间血压更能反映夜间高血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欧阳欢等进行的研究表明,清晨血压和睡前血压是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两个有效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可为夜间高血压的识别诊断提供临床指导。
这项研究共纳入204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5.08岁,男性占58.8%。研究者探究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傍晚血压、睡前血压、清晨血压反映夜间血压的情况。其中,夜间高血压定义为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
研究显示,这204例患者中,51.0%有夜间高血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睡前收缩压最接近。
睡前收缩压≥120 mmHg的患者中有75.7%存在夜间高血压,睡前收缩压≥ 135 mmHg 患者中有 94.2%存在夜间高血压。
清晨平均收缩压≥135 mmHg患者中有88.2%存在夜间高血压。
相比于诊室血压、傍晚血压、睡前血压、清晨血压,清晨起床后2 h内平均收缩压对夜间高血压预测价值最高,清晨平均收缩压AUC为 0.903,诊断夜间高血压的最佳临界值为 126.5 mmHg。
这提示清晨平均收缩压≥125 mmHg,应考虑存在夜间高血压可能,同时清晨平均收缩应该至少降至125 mmHg以下。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睡前收缩压≥125 mmHg及清晨平均收缩压≥ 125 mmHg对夜间高血压有预测价值。
这与指南推荐的临床考虑可能存在夜间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先行家庭血压测量,其中主要测量睡前 1 h和清晨醒来后 1 h 内血压的结论相似。
ROC曲线分析显示,睡前收缩压和清晨平均收缩压联合预测夜间高血压价值更高(AUC为0.929,P
图1 ROC曲线分析睡前收缩压+清晨平均收缩压联合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进一步行联合序列试验表明,当睡前收缩压≥ 130 mmHg且清晨平均收缩压≥ 135 mmHg 灵敏度最高,患者中有98.0%存在夜间高血压。
研究者指出,综上所述,临床实践中若发现患者睡前收缩压及清晨平均收缩压≥ 125 mmHg 就应怀疑存在夜间高血压的可能,当睡前收缩压≥ 130 mmHg且清晨平均收缩压≥135 mmHg 强烈提示夜间高血压。
研究者介绍,夜间高血压好发于亚洲人群、老年人、慢性肾脏病、糖尿病人群,此外我国还普遍存在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足现象。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李燕等发表的一项注册登记研究(REACTION-ABP研究)发现,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24 小时动态血压尤其是夜间和清晨血压控制率较低,仅21%的患者24 小时血压控制良好。
而有助于识别夜间高血压的睡前血压和清晨血压,监测方便易行,并且不影响患者睡眠,对优化夜间高血压管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可助一臂之力。
来源:欧阳欢, 黄丽云, 陈舒玲, 等.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2): 156-163.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2.001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