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困局:六成车趴窝,司机卷成麻花,这行还能干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9:13 2

摘要:最近,网约车司机们见面打招呼都成了:“今天接几单?”答曰:“跑了12小时,挣了300块,扣完油钱还剩个寂寞!”这可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网约车行业的真实写照——六成车辆闲置、司机内卷到极致、平台抽成乱象失控,整个行业像被按在油锅里反复煎炸。

最近,网约车司机们见面打招呼都成了:“今天接几单?”答曰:“跑了12小时,挣了300块,扣完油钱还剩个寂寞!”这可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网约车行业的真实写照——六成车辆闲置、司机内卷到极致、平台抽成乱象失控,整个行业像被按在油锅里反复煎炸。

图片源于网络

车比人多,六成网约车“吃灰”
成都22万辆持证网约车,每天出工仅7万辆,剩下六成直接“躺平”。重庆更夸张,中心城区12.2万辆车,近一半一个月没开张。深圳司机日均接单12.8单,收入直接腰斩,跑一天赚的还不如外卖小哥送几单奶茶。全国平均下来,一辆车每天就接12-14单,订单量像挤牙膏,司机们只能干瞪眼。收入跳水,跑车不如摆摊
海口司机月入不到4000块,厦门30公里订单到手20元,每公里不到7毛钱,比共享单车还便宜。有人改行卖奶茶、摆地摊,日赚上千的比比皆是,“跑车?那是拿命换钱!”平台抽成“雁过拔毛”
说好的抽成不超30%?实际能扒掉司机近一半血汗钱!上海一单140元,司机到手仅53元;有的平台抽成飙到46.8%,司机怒骂:“这是把我们当底层韭菜割!” 更坑的是订单转卖,乘客付98元,司机拿52元,中间46元被平台层层分走,司机成了“最惨打工人”。新能源车降价,司机一窝蜂涌入
新能源车价格跳水,加上入行门槛低,三年间持证司机翻倍到748万人,车比单多成了死循环。新手司机刷抖音看到“月入过万”的广告,脑袋一热就买车,结果发现全是坑:“一天跑15小时,挣的刚够交租金!”平台只管扩张,不管死活
滴滴等头部平台市占率超70%,却只顾打价格战抢用户,抽成比例不降反升,司机收入被压到地板价。聚合平台(如高德、美团)更是“搅屎棍”,把订单转卖给小平台,抽成叠到亲妈都不认识。政策滞后,监管“打地鼠”
虽然多地发布运力饱和预警,暂停新增车辆(如成都、三亚、上海),但对存量司机毫无帮助。法规跟不上乱象,责任纠纷时连法官都头疼:“该罚平台还是司机?”司机自救:要么卷,要么撤卷王模式:熬夜跑单、多平台接活、刷服务分,有人甚至改装车辆卖奶茶、盒饭,搞“移动便利店”。撤退转行:成都66%合规车已闲置,大批司机改行送外卖、做直播,直言“跑车不如打工”。平台让利:少割韭菜多分粮
深圳试点抽成降到19%,重庆推流水保底政策,但司机质疑:“低价单变多,保底条件苛刻,玩文字游戏呢?”专家喊话:公开抽成明细,用数据打破“黑箱”。政策开刀:控数量、保权益动态调控运力:像重庆那样,按订单量限制出车数,避免“一城挤爆11万辆车”。立法管住平台:人大代表提议限制总抽成比例,建立司机社保分层缴纳,别再让司机“裸奔”。技术破局:自动驾驶抢饭碗?
百度、特斯拉已在试水无人驾驶网约车,未来可能挤掉30%司机岗位。但短期内,司机还能靠“人情味服务”拼一把,比如专攻老年乘客、宠物接送等细分市场。精细化运营:像曹操出行搞高端定制车,T3出行绑定车企资源降成本,司机转型“五星服务达人”,用口碑抢单。跨界融合:结合同城配送、代驾等多场景接单,或是加入碳积分交易,开新能源车还能赚环保补贴。

专家预言:未来3年,行业将死掉一批平台,淘汰一半司机,活下来的必是“卷王中的卷王”。至于普通司机?要么咬牙硬扛,要么趁早改行——毕竟,开网约车再自由,也架不住一天12小时“驴拉磨”啊!

来源:时间Q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