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北为什么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05:59 2

摘要:根据《江苏13市2025年一季度GDP比较分析》,从增速来看,淮安(7.0%)、宿迁(6.6%)位列全省前二。淮安、宿迁增速连续领跑全省乃至长三角。

被低估的苏北,正在改写长三角经济版图。

根据《江苏13市2025年一季度GDP比较分析》,从增速来看,淮安(7.0%)、宿迁(6.6%)位列全省前二。淮安、宿迁增速连续领跑全省乃至长三角。

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城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超60%,连云港石化基地跻身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这片曾被视为“经济洼地”的土地,正以“黑马”姿态重新定义“苏北”。

当人们还在谈论“南北差距”时,苏北五市已交出惊艳答卷。苏北的崛起,不仅是地理概念的重构,更是带着江苏特征的区域协调发展鲜活样本。

01.破 壁

打破“苏南苏北”刻板印象,实施功能区战略是江苏的代表性举措之一。

江苏创造性提出“1+3”重点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

这一战略让苏北五市跳出“跟随者”角色,找到差异化赛道:徐州定位“工程机械之都”,盐城深耕新能源,连云港打造东方大港,淮安建设航空货运枢纽,宿迁发展数字经济。

2017年部署实施,2023年“1+3”功能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倍差缩小至1.8,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水平居于全国省区前列。

而在交通领域,苏北大补短板。徐宿淮盐“金腰带”,连淮扬镇“脊梁骨”,盐通高铁“通沿海”,苏北五市全部迈入“高铁时代”。

徐州至连云港的物流成本因徐连高铁而大幅下降,运输时效从2-3天压缩至8小时,徐连海铁联运以常态化开行,今年发运货物同比增长较快;去年徐州中欧班列开行429列,增幅全省第一,线路覆盖欧亚21国,让“苏北制造”直达全球。

02.飞 地

2022年9月,苏州·宿迁科创飞地揭牌。“科创飞地”具备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联动等功能,是苏北地区到苏南创新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的跨区域创新合作平台。

江苏支持苏北、苏南建立“科创飞地”,推动南北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对南北共建的科创飞地连续3年按每年100-200万元给予专项后补助扶持,3年后经评估成效显著的,再给予2年连续支持。

去年格烁光电材料、昇利扬材料两个项目的生产基地落户苏宿工业园区,研发总部入驻位于苏州的苏州宿迁“科创飞地”。这种“研发在苏南、转化在苏北”的模式,让苏北成为长三角创新生态的重要一环。

苏宿工业园区是江苏首个共建园区。目前苏南苏北结对共建的园区已有45家,其中8家重点园区现有投资超10亿元工业企业10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亩均产出和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当地开发区平均水平。

宿迁与苏州共建6个园区,截至目前共引进工业项目460个、投资2103亿元,其中来自苏州的项目224个、总投资1511亿元,亩均投资强度超过450万元。

截至2022年底,宿迁共承接苏州各类投资项目980个,累计投资2198亿元,新增税收123亿元,带动就业近50万人。

03.蝶 变

淮安的“台资高地”吸引了富士康、鹏鼎控股等巨头,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298家,占比12%,实现应税开票销售836亿元,同比增长27.5%。

“南昆山、北淮安”,这种跨区域产业链整合,让苏北不再是简单的承接者,而是产业链升级的“合伙人”。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乡村、县域。宿迁的“淘宝村”集群,让沭阳花木、泗洪大闸蟹通过直播卖向全国;徐州马庄村组建自己的直播团队,一些香包产品借此远销海外,周边近400名妇女从事香包制作工作。沭阳县2023年网络销售额275亿元,入选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案例集。

苏北率先推行“农房改善+产业配套”模式。2018年8月,江苏全面启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建成了一批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展示地方特色、留住乡愁的新型农村社区。

经过三年努力,不仅超过30万户农民群众住上了功能齐全、风貌协调的宜居农房,还同时推动农村适宜产业发展、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苏北5市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

盐城探索设区市全域公交模式,大市区与7个县(市、区)全部开通市域公交,直达县城及重点乡镇。江苏城乡公交实现乡镇、行政村全通达,截至2021年12月,64.4%的行政村实现公交直通县城,位列全国第一。

苏北的逆袭,打破了“梯度转移必然滞后”的惯性思维。它告诉我们:区位劣势≠发展劣势——高铁网络、数字基建能重塑时空格局;产业承接≠简单复制——通过创新链融合实现“弯道超车”。

来源:常州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