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在10年前,沭阳在省内各县中可能并不出圈,但在最近几年,沭阳县不仅升至苏北地区之首,更是在2024年成功力压启东市跻身全省县域前十之列,1564.09亿元的体量与丹阳的差距不足一亿,148.72亿元的增量更是高居各县市第5位,仅次于常熟、昆山、江阴、溧阳。
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在江苏省的县域成员中,沭阳县的经济体量是何位置?
若在10年前,沭阳在省内各县中可能并不出圈,但在最近几年,沭阳县不仅升至苏北地区之首,更是在2024年成功力压启东市跻身全省县域前十之列,1564.09亿元的体量与丹阳的差距不足一亿,148.72亿元的增量更是高居各县市第5位,仅次于常熟、昆山、江阴、溧阳。
对于这个成绩,很多沭阳网友都很高兴,毕竟家乡是真的在进步,但也有网友对之“不太买账”,总是觉得沭阳是依靠人口数量“堆”的。
先不论沭阳县的GDP是否全部依靠人口数量拉动,单从展现出的成绩来说,沭阳县就是值得被尊重的。
经济体量跻身江苏县域成员10强,沭阳县为什么值得被尊重?
一、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沭阳GDP的绝对因素
对于沭阳的经济体量,“有200万人口呢,GDP能不高吗?”、“人均呢?”之类的评价在网络上真实存在,但这些言论着实不客观。
首先,与GDP关联的是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而沭阳县如今的常住人口是166万,没有夸张的200万;
再者,166万的常住人口数量在江苏各县、县级市中并非最多的。昆山、江阴、常熟的常住人口分别多达214.85万、178.51万、168.29万,怎么没人戴有色眼镜说它们是依靠人口数量“堆”的GDP呢?
之所以说人口数量不是决定沭阳乃至每个地方GDP的绝对因素,是因为太多行业的规模与当地的人口数量并无直接关联。
倒从行业大类上来看,工业就是其中之一,毕竟一个地区的工厂数量多少并不由人口数量决定。
而正是在工业领域,沭阳县的表现颇具竞争力。2024年,全县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99.81亿元,转化出规上工业增加值316.48亿元,即规上工业创造了316.48亿元的GDP,转化率为19.8%。
除此之外,建筑业、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农林牧渔业转化出的GDP也都不与常住人口数量有直接关联。
二、沭阳是在保证农业份额不降低的同时实现了经济体量的进位。
GDP是由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组成,其中比重没有最大只有更大的当属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而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比重虽然低,但地位并不低于工业、服务业。
江苏省是公认的工业大省,但同样是农业大省之一,只是农产区的分布并不均衡,长江以北的8市,特别是苏北5市的县、县级市、非中心城区的市辖区都是农林牧渔业的主要承担者。
沭阳县作为全域面积达2298平方公里的“大县”,自然承担起了庞大的永久基本农田、耕地红线,以保证基本的农业产量。
沭阳县的GDP增长的核心拉动力量是工业、服务业,但沭阳在两者增长的同时并没有“牺牲”农业的份额。2024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3.82亿元,增长5.2%;转化出增加值134.29亿元,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同样增长5.2%。
再具体到产量来看,粮食播种面积278.69万亩、产量129.69万吨;生猪出栏量82.92万头;禽蛋产量3.67万吨;渔业产量1.96万吨。
二、沭阳县打破了江苏县域十强中无苏北成员的局面,也提升了苏北地区其他县域成员的发展信心
县域经济是江苏的长处之一,由于省内的南北经济差异着实太大,使得县域前10名成员长期被苏南地区和来自南通的成员包揽。苏北地区的县市只能对之远观,甚至都不敢将之作为发展目标。
随着沭阳县在2024年跻身第10名,前十成员终于迎来了苏北地区的成员,这一变化不仅打破了不少网友的“思维定式”,也为苏北其他县域成员的经济发展提升了信心,苏北的县域成员是可以进入全省县域10强的。
来源:红色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