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07:07 2

摘要:“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主舞台在山东璀璨启幕。晚会展示了齐鲁大地的独特魅力。新的一年,学校将举办“诗意启航·魅力山东”系列活动,在主题短视频比赛中,小语同学拍摄了一段宣传齐鲁大地的短视频,并撰写了如下旁白。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16分)

“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主舞台在山东璀璨启幕。晚会展示了齐鲁大地的独特魅力。新的一年,学校将举办“诗意启航·魅力山东”系列活动,在主题短视频比赛中,小语同学拍摄了一段宣传齐鲁大地的短视频,并撰写了如下旁白。

山水相依,风光无限

山川旖旎,_________;

黛青海蓝,五色斑澜。

五岳之首泰山在这里拔地而起;

中华母亲河在这里入海奔腾。

曲水流觞、百花洲、趵突腾空,

一泓碧水,三泉涛涌。

登超然楼,水墨尽收,超然物外;

问蓬莱处,风月依旧,万里江清。

礼仪之邦,文化传承

思先圣——

晏子善辩,言辞汪洋,巧舌熄纷争;

羲之墨韵,兰亭笔锋,书万古豪情;

孙子奇谋,兵略无穷,帷幄定雌雄;

……

看今朝——

齐鲁儿女艰苦创业,敢闯新路,

续写“闯关东”,传唱新时代“沂蒙颂”,

描绘了荡气回肠、昂扬向上的时代乐章。

1. 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旖(yǐ) B. 斑澜 C. 拔地而起 D. 觞(shāng)

2. 填入“山水相依,风光无限”一节中画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鳞次栉比 B. 琳琅满目 C. 阡陌纵横 D. 栩栩如生

3. “礼仪之邦,文化传承”一节中画波浪线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一项是

A. 续写“闯关东”精神,传唱新时代“沂蒙颂”,描绘了荡气回肠、昂扬向上的时代乐章。

B. 传唱新时代“沂蒙颂”,续写“闯关东”,奏响了荡气回肠、昂扬向上的时代乐章。

C. 传唱新时代“沂蒙颂”,续写“闯关东”,描绘了昂扬向上、荡气回肠的时代乐章。

D. 续写“闯关东”精神,传唱新时代“沂蒙颂”,奏响了荡气回肠、昂扬向上的时代乐章。

4. 请在“礼仪之邦,文化传承”一节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5. 小文同学看到拍摄的短视频后,对视频中一处泰山摩崖石刻(见下图)很感兴趣,但不知何意,请你根据下面资料,为这幅石刻添加一段解说词。

【资料补充】在泰山斗母宫南侧的盘路上,有一块摩崖石刻,上面刻着“虫二”二字,相传是清光绪年间济南名士刘廷桂所题。“虫二”二字,实际上是繁体汉字“风月”二字的中间部分,去掉外框后所得,寓意“风月无边”。

【答案】1. B 2. C 3. D

4. 示例1:稼轩抗金,剑胆词锋,浩气传千秋

示例2:易安忧国,巾帼不让,死亦为鬼雄

示例3:松龄志异,鬼魅幻梦,妙笔韵千重

示例4:继光抗倭,海晏河清,英名震苍穹

5. 示例:“虫二”源于繁体字“风月”二字中间部分,去掉外框后所得,寓意“风月无边”。既表现了泰山风光秀丽,美好无边的感受,也彰显了文人的浪漫情怀。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1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①东阳是会稽西部之郡,兰溪是东阳西鄙之邑。岁在戊寅,天官署洪君少卿为之宰①。君之始至,则用信待物,用勤为事,未期月而其政成。后三年夏六月,予过其邑。洪君导予以邑之胜景,于是有东峰亭之游。

②背城半里,初至佛刹,刹之上方,而亭在焉。松门盖空,石道如带,足倦累息,然后造极焉。山风冽冽,岭云峨峨,飞轩凭空,洞壑在下。向背殊状,昏明异色。予遥指青而点黛者问之,则曰某山某岩某林:指远白而曳练②者问之,则曰某洲某渚某塘。飘若象外,意其幻成。

③洪君在建中、兴元,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所知。时方军兴,贼寇压境,供亿仓卒③,赋平人和。曹王赖之,每赞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诚矣。然则是邑之治兹亭之胜于君之分,不为难能。夫播芳而鼓④后人者,非文莫可。遂为记,刊于石而附诸地志焉。

(节选自冯宿(唐文粹·兰溪县灵隐寺东峰亭记》,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宰:县宰。②曳练:铺展开的白绢。③供亿仓卒:仓促间按需供给。④鼓:鼓励。

6.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翼”与“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均为名词作状语。

B. “醉翁之意不在酒”与“飘若象外,意其幻成”中的两个“意”,意思相同。

C. 乙文“未期月而其政成”与“期年之后”中的两个“期”,均译为“满”。

D. 乙文“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所知”与“士卒多为用者”,均为被动句。

7. 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与“君之始至”中的两个“之”,意义和用法不同。

B. “在乎山水之间也”与“颓然乎其间者”中的两个“乎”,意义和用法相同。

C.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宴饮时的投壶游戏,“弈”指下棋。

D. 天干地支是我国古代纪年方式之一,“戊寅”“建中”“兴元”均以此纪年。

8. 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第①段由近及远,动静结合写山写水写泉写路,如层层剥笋般“推出”醉翁亭。

B. 乙文第②段,将山下“石道如带”的幽深之景与山上“岭云峨峨”的开阔之景进行对比。

C. 甲、乙两文均为游记,均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记述了作者畅游山水所见所感所思。

D. 甲文多用对偶句式,多用“也”字句,语言质朴;乙文骈散结合,句式错综,表意深婉。

9. 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不可超过两处)

然 则 是 邑A之 治B兹 亭C之 胜D于 君E之 分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精金百炼,良骥千里。

(2)夫播芳而鼓后人者,非文莫可。

11. 甲文以“醉翁亭”为题,乙文以“东峰亭”为题,但写“亭”的笔墨均不多,且意不在亭。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两文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6. B 7. D 8. A 9. BD

10. (1)示例:真金经百炼而成,良马可日行千里。(2)示例:传播美名,鼓舞后人,不写成文章是不行的(一定要写成文章才行)。

11. 示例:甲、乙两文均用大量笔墨写亭周围景色,甲文作者还写了与滁州百姓游山的欢愉,意在表现醉情山水,与民同乐的襟怀;乙文还写了洪君励精图治的事迹,意在赞扬其为政善治,并勉励后人。

(二)诗歌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柳

唐·薛能

轻轻须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

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

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

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①因此建雄名。

【注释】①将军:指西汉周亚夫,曾屯兵细柳。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不可轻视那轻柔嫩弱的新柳,并将之与“众木”对比,突出其春寒早成的生命力。

B. 领联将“柔性”与“刚性”、“一枝”与“万枝”对比,突出新柳柔韧胜刚劲的特点。

C. 颈联中的“钟”字运用拟人修辞,与《望岳》“造化钟神秀”中的“钟”有异曲同工之妙。

D. 颈联中诗人用“别有情”三字,生动展现了柳树逢时生长,强悍有力的风姿,意蕴深长。

13. 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别有怀抱”。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情志。

【答案】12. D 13. 示例:尾联用典抒情,将新柳与周亚夫将军的英名相关联,表现了柳树柔中有刚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得到知己赏识,建功立业的志向。

(三)根据原文默写(共8分)

14. 小文同学制作了古诗文积累卡,请帮其补充完整,共同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主题古诗文名句报国之志“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报国的洒脱豪迈:“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是李贺报国的慷慨悲壮。担当之为“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是韩愈坦陈心志,直言进谏的忠贞;“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守。奉献之美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含蓄表达虽然辞官,但仍心系国家的献身精神;李商隐在《无题》中用含蓄赞美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品质。

【答案】 ①.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②. 提携玉龙为君死 ③.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⑧.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三、(7分)

15.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1)今年107岁的老红军马志选深情讲述了自己14岁参军的故事。他们这一群体在斯诺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中被称为“_________”。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革命文学作品《_________》中,主人公保尔青少年时期在_________的引领下参加革命。

(2)马志选老人在102岁时曾说过:“如果能为国家贡献力量,那就最大程度去做。”

请结合以上名著中的具体情节,阐述其中人物是如何为国家最大程度贡献力量的。

【答案】(1) ①. 红小鬼 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 朱赫来

(2)示例1:“红小鬼”检查路条、参与宣传工作、承担后勤任务,他们坚守岗位,守护革命根据地安全,通过宣传、后勤工作为革命(国家)贡献力量。

示例2:保尔在筑路中克服困境、病痛坚持工作,筑路保障物资运输以支持国家建设;在失明瘫痪后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传递精神力量激励国民精神。

四、(31分)

(一)(共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时代。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努力拼搏、奋勇争先。

②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奉献。无论是传统的“工农商学兵”“科教文卫体”,还是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新业态、新领域、新职业,青年在各行各业把平凡做成了不起,将奋斗精神印刻在一个个普通的岗位中。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争当“青年岗位能手”,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青年农民寒耕暑耘、精工细作,用科学技术为粮食增产、为土地增效,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们用勤劳和汗水生动展现了中国青年“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整体风貌,让青春在平凡岗位的奋斗中出彩闪光。

③在危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体现综合国力、弘扬民族志气的重大工程之中,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面前,青年的身影始终挺立在最前沿。无论是西气东输、东数西算等战略工程现场,还是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建设,“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处处飘扬。截止2024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统计中,14~35岁的注册志愿者已近一亿人。无数事实证明中国青年面对困难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风险挑战扛得住。

④。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青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服务人民,奋力走在创新创业的前列。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激励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DeepSeek、宇树科技团队成员几乎都是00后……在国家持续出台创业扶持政策的大背景下,青年人正积极投身创业创新热潮,用智慧才干开创事业。中国青年自觉将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中国青年》白皮书

材料二: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中国青年》白皮书)

材料三:

⑤时代是青年发展的最宝贵沃土。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回想百年之前,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囿于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不少青年空有一身本领却难以施展、空有一腔抱负却难以实现。国家好,青年才会好。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物质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身心素质向好向强,就业创业机会充分多样,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新时代必将为青年搭建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插上腾飞的翅膀,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伟大时代。

⑥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最蓬勃动力。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摘编自《新时代塑造新青年》,《人民日报》)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新时代中国青年也将成为大有作为新青年。

B. 青年工人精益求精,争当“青年岗位能手”,证明中国青年困难时刻能顶得上、扛得住。

C. 依据内容和句式特点,材料一画横线处可以填写的语句为“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

D.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初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呈上升趋势,2000~2010年高中增速最快。

17.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中国青年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就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B. 新时代中国青年用勤劳和汗水展现艰苦奋斗整体风貌,所以青春应在平凡岗位中闪光。

C. 越来越多工科毕业生投身社会,为中国工程师团队提供力量,有利于创造“工程师红利”。

D. 青年要在所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造就青年,只有盛世才能成就青年。

18. 学校举行“时代与青年”主题演讲比赛,你报名参加,并拟将“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看待时代与青年的关系”作为演讲稿主题。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阐述演讲稿提纲中的主要观点。(写出三点即可)

【答案】16. B 17. C

18. 示例:①时代造就青年:新时代为青年发展提供优越环境、广阔空间;②青年创造时代:青年拼搏创新,为新时代发展注入蓬勃动力;③时代与青年相互成就:青年将人生追求同时代进步紧密结合,双向奔赴。

(二)(共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信封里的儿子

①那时候他不识字,班长就一笔一划教他。时间长了,他就离不开班长了。班长问他是哪里人,他就哭了,说俺也不知道俺是哪里人,就知道家离黄河不远,爹娘走得早……

②班长说,我家离黄河几十里,爹去世得早,我娘辛辛苦苦拉扯我兄妹仨……兄弟,这队伍就是咱的家……

③1950年秋,部队来到东北整训。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大会上,阵阵口号声中,战士们热血沸腾,会后纷纷写了请战书。他比葫芦画瓢地将班长的照抄下来,就是名字不一样。班长一看笑着说,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

④他也笑了,说,咱俩就是一个人。

⑤一个休息日,班长说,趁出国前咱也去街上照个相,留个念。

⑥于是就去了。过了几天,照片取出来了,是黑白的。单身的一人一张,一寸;两个人的合影也是一人一张,两寸。他第一次见这照片不禁叫了起来,咋跟活的一样!

⑦班长说,这相片可金贵哩,花去我半个月的津贴,得放好。在他的注视下,班长将自己那三张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

⑧揣着这照片,两个人跨过鸭绿江,随部队急行军到了指定区域。A放眼一望,满目冰山雪岭,林木间寒气重重。战斗一打响,阵地上一片火海硝烟,残枝碎石乱蹦。激战中,班长被一颗炮弹炸成重伤,融化的冰雪和冒着热气的鲜血糊满了一身。奄奄一息的班长看看他,说,兄弟,这信封你拿着,里面还有攒给咱娘的钱……

⑨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打起仗来十分英勇。两年后,后方战地医院又多了一名伤员。这伤员头部被弹片击中,昏迷了一周才苏醒。医护人员高兴地相互传语,刘兴根醒了,英雄醒了……

⑩后来,他被转到国内疗养。能下地活动时,他将那信封找出,小心翼翼地抚平,再添上回信的地址,托人寄出。过了个把月,回信来了,是人代写的:你母亲接到你寄来的信和照片喜出望外,捧着哭了大半天。自你参军走后,你母亲天天去庄东头的大路口盼你。你两个妹妹已出嫁。四亩庄稼地有互助组帮种帮收,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⑪读完信,他忽地捶了自己一下,我本来就是娘的儿子呀!

⑫往后再写信,他就用班长的口吻。那边回信问,合影照上的另一人是谁?他答,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也是娘的儿子。那边回信说,你母亲现在逢人就说,俺儿回来了,还多了一个,就在俺怀里。边说还掏出照片让人家看……

⑬看着回信,他心里便拱出一句,我就是,永远是!

⑭为尽量使自己像娘的儿子,他每天对着班长的照片进行“整容”。班长的颧骨高,他就反复捏自己的腮帮子,好让颧骨突出。时间长了,腮帮子还真凹陷下去了一点。护理人员奇怪,问,刘班长,脸上怎么不舒服?

⑮都好着哩。他说,只是想娘了。

⑯复员前,组织上派人征求他的意见,问:“安排你到本地大厂工会工作咋样?”他说:“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

⑰肩背背包,他按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这个小刘庄。还未进庄,头前身后呼呼啦啦簇拥了一群人,争相替他拿行李。被人引着,一进这农家小院,他愣了:一位衣衫打补丁的中年妇女坐在简易的板凳上,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

⑱丢下行李,他紧跑几步,跪伏在这位母亲的双膝前,一声憋了许久的话,自胸腔喷薄而出:“娘啊——”

⑲“是根儿么?”眼泪扑簌簌地滴落下来,是热的。

⑳“是我,是我,娘!”

㉑B粗糙温暖的手在他头上脸上抖抖嗦嗦触摸着。“俺的儿,你脖子上的那颗痣咋没了?”

㉒“娘,扛枪磨去了。”抬头一看,娘泪湿的眼皮是合着的,眼窝里分明有什么在涌动。

㉓旁边一个妹妹插话道:“娘怕你忧心,信里不让告诉你她的眼几年前就瞎了。”

㉔“娘,明天我就带你看眼去!”

㉕因背着娘上车下车跑了几个医院,娘的眼还是没有起色。娘说:“甭花钱了,有你在跟前,俺啥都看得明白。

㉖此时,县里给他安排好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他推辞不去,说:“我回来就是照顾娘的。”于是就在生产队当了保管员,离家近。给他说媳妇,他就一条要求:必须对我娘一百个孝顺!婚后,两口子轻声问暖,俯身侍奉,娘的脸上断不了笑容,直至八十六岁寿终。在操办老人家的后事时,有人好像知晓了他的经历,想写一篇稿子宣传。他却说:“我没啥可写的,与那些埋在雪地里的战友比,我还活在母亲身边……”

㉗那日晚间,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部分战友的遗骸被军用飞机运回祖国时,泪珠止不住地滚淌。他让家人打开那小盒子,指指那张合影照叮嘱道,放大,放大……

19. 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交代班长耐心教刘敬根认字,视如兄弟,既写出了班长的关爱,也为下文作铺垫。

B. 本文主要采用顺叙方式,还插叙了班长母亲几年前眼睛失明,文脉既条理清晰又曲折生动。

C. 本文人物语言朴实真挚,如“我还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话语平易,体现拳拳之心

D. 本文标题意蕴深刻,两位“信封中的儿子”不仅名字相近,且在灵魂深处真正化为了一人。

20. 《如何写出一篇好小说》中提到“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好小说的标准之一”。请从文中A、B两处画横线句中选择令你有强烈情感体验的一句,进行赏析。

A.放眼一望,满目冰山雪岭,林木间寒气重重。

B.粗糙温暖的手在他头上脸上抖抖嗦嗦触摸着。

21. 随着情节推动,主人公刘敬根完成了“儿子”的角色转变,请简要分析他的转变过程。

22.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线索是“照片”,也有人说是“信封”,你认同哪一种观点,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9. B 20. 示例1:我选A.运用环境描写,描写抗美援朝前线肃杀雪景,既表现出作战环境的恶劣,也预示着战斗的惨烈,为后文班长牺牲作铺垫。

示例2:我选B。描写母亲的动作,母亲因双目失明只能用触摸的方式迎接儿子的归来,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激动喜悦,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牵挂。

21. 示例:①刘敬根与班长亲如兄弟,接受班长的临终嘱托,初步代入儿子的角色。

②在与班长母亲的信件交流中,他逐步认同儿子的角色。

③在照顾侍奉班长母亲时,他完全成为娘的儿子。

22. 示例:我认为信封是线索。①(结构上)“信封”既照应标题,也贯穿全文,串联起班长牺牲后,刘敬根主动替班长侍奉母亲的故事;②(人物塑造上)“信封”中的照片象征着战友的兄弟情谊,象征着革命英雄英勇无畏的精神,“信封”也凝聚着母子间的牵挂;③(主题上)文章借“信封”表达对革命英雄的缅怀和敬意。

五、(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一朵花。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②题目自拟,文体明确;

③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800字。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