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钥匙”计划|“党建+法治”齐聚力 凝心共架“新枫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08:34 2

摘要:为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郊区特点和规律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启动“西青善治‘金钥匙’”计划。计划以小切口破题,以大纵深发力,以满意度评效,从新形势下我区基层治理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分类探索有效治

为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郊区特点和规律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启动“西青善治‘金钥匙’”计划。计划以小切口破题,以大纵深发力,以满意度评效,从新形势下我区基层治理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分类探索有效治理模式,形成了一批西青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法。通过开设“金钥匙”计划专栏,对全基层治理工作法进行展示。

泉集里社区位于大寺镇龙泉道南侧,下辖五个小区,均为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6层砖楼小产权老旧住宅,共有1372户2926人,居民构成以老年人和外来人员居多。社区为党总支建制,下设两个党支部,党员共80人。基于社区流动人口治理难,老年人口服务难等特点,泉集里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法治建设为重点,探索出党建+法治“133”工作法。

搭建一个平台,家门口化解“千千结”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小办公大服务”理念,推动“三室联建”机制向家门口阵地延伸,打造大寺镇首家社区品牌调解工作室——“泉都好”调解工作室。借助大寺司法所、大寺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所”专业资源,以社区能人“人熟、事熟、经验熟”优势,吸纳“西青好人”张秀芬、优秀志愿者冯书媛两位“阿姨调解员”为骨干,统筹社区网格员、小巷管家、法律明白人、厚德乡贤为后备军,组建“专业+志愿”调解队伍,聚焦社区居民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争取最大限度化解在社区,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泉都好”调解工作室已调解群众纠纷15件,相关做法获《天津日报》报道。

建强三支队伍,手拉手织密“强矩阵”

以社区党组织为支点,撬动共建单位、包保单位等法治资源,通过“日常送学+专业讲学”机制,组建“社区队伍、高校队伍、专业队伍”三支普法队伍。一是统筹社区两委、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社区工作者资源,发挥工作阵地优势,通过不定期入户讲学与线上送学,为居民推送应急维修、防电信诈骗等法律常识常规。二是联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西青区司法局、大寺司法所、大寺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推动法治资源下沉社区,常态化开展“法润心田,守法于行”普法宣传活动,以专业化力量为社区法治资源补位。三是积极对接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法律资源,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组建“青年实践团”,开展特色法治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打造三个课堂,群众题解答“面对面”

聚焦时间与地点两个维度,以精准答疑、直面诉求为目标,利用社区活动资源、挖掘群众身边阵地,打造“星期一课堂、小广播课堂、小马扎课堂”三个特色课堂。一是以“便民星期一”活动为载体,联合西青区司法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大寺司法所等单位资源,将每周一定为法律咨询日,常态化为新就业群体、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二是针对老年群体线下普法覆盖难问题,以传声优势弥补移动优势,打造“泉泉”广播站,邀请模范宣讲员、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等人员加入,每周二下午三点半定时播放各类栏目,定期让法治声音吹遍社区的每个角落。三是搭建“小马扎聊吧”平台,深入群众日常里交流场景,联动司法局、派出所等宣讲力量,围绕文明养犬、遗产继承、物业服务等主题开展普法活动,以聊天问答形式为居民送上一场场趣味十足的普法课。目前,社区已开展普法宣传16次,“泉泉”广播站相关做法获《都市60分》报道。

下一步,泉集里社区将持续建强家门口的法治阵地,创新“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工作机制,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让法治宣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全力构建“抬头见法、低头学法、处处有法”的普法新格局。

来源:西青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