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第十九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暨全国美容皮肤科学大会(CDA 2024)在武汉隆重召开,诸多皮肤科同道再次聚首,共探心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JAK抑制剂是斑秃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撰文 | 医学界报道团队
近日,第十九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暨全国美容皮肤科学大会(CDA 2024)在武汉隆重召开,诸多皮肤科同道再次聚首,共探心得。
在11月29日的脱发诊疗进展专场,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吕中法教授为我们带来“斑秃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的主题分享。
图1 吕中法教授及其讲题(图源演讲现场)
斑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毛发脱失
吕中法教授表示,斑秃作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毛发脱失现象,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斑秃治疗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显著进展。
作为一种慢性、突发性、过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斑秃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发生一到两块的斑片状脱发,去除病因后能恢复自然;而重症病例则可能发展为全秃或普秃,长时间不能恢复自然,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吕中法教授提到,斑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脱发区域的毛囊通常会获得再生活力,这也是诊断斑秃的关键之一[1]。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毛发脱落后长期不恢复再生,需注意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图2 头发生长周期(图源参考文献)
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因素协同作用
吕中法教授指出,斑秃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斑秃是在遗传易感基础上,神经和精神因素、氧化应激及病毒感染等多因素协同作用,多种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失衡导致毛囊免疫豁免破坏而发生的自身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斑秃具有一定的遗传关联,免疫基因异常是斑秃发生的基础。吕中法教授,毛囊上皮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高表达,是激发免疫系统攻击毛囊的关键因素。正常情况下,这些分子表达较低,不会被免疫系统识别;而表达增高后,可导致CD8+和CD4+T细胞的激活,进一步引发局部应激反应,使毛囊从生长期过早进入休止期。毛囊免疫豁免功能的破坏被认为是斑秃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免疫豁免是指机体可耐受抗原的进入而不引发免疫应答,生长期毛囊可产生并维持免疫豁免状态,保护毛囊和毛干细胞免受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3]。据悉,局部微小创伤、神经和精神因素及感染等均能引起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释放,生长期毛囊上皮细胞中MHCⅠ类分子异常表达,从而破坏毛囊的免疫豁免状态,导致一系列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脱发。
治疗突破性进展!JAKi大有可为
目前,斑秃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毛发生长和促进毛发再生,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针对斑秃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图3 斑秃
的免疫机制及其靶向药物(图源演讲现场)
斑秃的传统免疫疗法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硫唑嘌呤及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接触致敏剂不良反应明显,患者依从性差,而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安全性欠佳,用药期间需持续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近年JAK抑制剂是斑秃治疗的突破性进展。由JAK介导的信号通路包括JAK-STAT通路、MAPK通路和P13k-AKT通路等。其中,由于参与斑秃发病机制的许多细胞因子都依赖于JAK-STAT信号传导,如IL-2、IL-7、IL-15、IL-21和IFN-Y,因此JAK-STAT被认为是斑秃治疗中有吸引力的一个信号通路。目前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JAK抑制剂有托法替布(Tofacitinib)、巴瑞替尼(Baricitinib)及芦可替尼(Ruxolitinib)。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JAK抑制剂能够明显改善毛发再生,尤其是对重度斑秃效果显著[3]吕中法教授指出,托法替布和巴瑞替尼等JAK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率,部分患者在治疗36周后毛发覆盖率可恢复至50%以上。
小分子药物如阿普米司特等,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斑秃的治疗。一项为期1.5年的回顾性研究显示,15例对传统治疗抵抗的顽固性斑秃患者予口服阿普米司特治疗后,13例患者毛发明显再生[4]。总 结
作为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斑秃的治疗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尽管目前斑秃的治疗手段不断增多,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例如,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重症斑秃患者,部分治疗后仍存在风险。因此,对患者精准治疗,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未来的方向。
由于斑秃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全面控制病情。联合多种使用机制的药物,可能更有效地缓解症状并降低风险。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更深入的研究,为斑秃高效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为了解皮肤频道粉丝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提供更有趣、有用、有态度的内容,医学界皮肤频道欢迎大家动动手指完成以下的调研,只要五秒钟哦!
更多皮肤前沿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 C Herbert Pratt,et al.Alopecia areata[J].Nat Rev Dis Primers. 2017 Mar 16:3:17011.doi: 10.1038/nrdp.2017.11.
[2] Paus R, Bulfone-Paus S, Bertolini M. Hair Follicle Immune Privilege Revisited: The Key to Alopecia Areata Management[J]. J Investig Dermatol Symp Proc, 2018,19(1):S12-S17.DOI:10.1016/j.jisp.2017.10.014.
[3] Strazzulla L C, Wang E, Avila L, et al. Alopecia areata: An appraisal of new 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overview of current therapies[J]. J Am Acad Dermatol, 2018,78(1):15-24.DOI:10.1016/j.jaad.2017.04.1142.
[4] Mikhaylov D, Pavel A, Yao C, et al.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ingle-center pilot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premilast in subjec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alopecia areata[J]. Arch Dermatol Res, 2019,311(1):29-36.DOI:10.1007/s00403-018-1876-y.
[5] 张晓丽, 刘毅. 斑秃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1,50(02):125-128.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21.02.018.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汤姆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