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增强全园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5月12日下午,莱山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组织全园师生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为进一步增强全园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5月12日下午,莱山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组织全园师生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精心部署 科学组织
召开演练专题部署会,园长强调地震灾害的突发性与演练的必要性,明确各岗位职责,要求以实战标准检验应急预案科学性,优化应急管理流程。
深谋主题 精序课堂
演练前,各班老师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利用动画、图片及情景模拟,直观讲解地震成因、预警信号及“生命三角区”避险要点,引导幼儿了解地震的知识、学习安全逃生的方法、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及震动停止时如何疏散等知识。
实战演练 有序避险
第一声警报响起——紧急自护
“铃--”警报骤然响起,教师立即组织孩子停止当时开展的活动,引导孩子们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使用触手可及的物品或手部保护头部,尽量蜷缩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减少受力面积。以最快速度就近躲避到安全区域。
第二声警报响起——紧急撤离
避险警报解除10秒后,第二声警报声随之响起,在逃生疏散过程中,教师有序带领孩子疏散,同时不断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不惊慌、不拥挤、避免踩踏,确保所有孩子安全撤离。
清点人数,确保安全
各班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安全有序撤离到操场空旷区域后,老师第一时间清点人数,并确认是否有孩子受伤。然后汇报班级撤离情况。整个演练过程有条不紊,安全有序,没有发生拥挤、踩踏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结提升 安全常驻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程主任对本次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升幼儿熟悉、掌握应急避震知识和安全疏散的方法,强化师幼紧急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真正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安抚情绪 心理疏导
教师带领幼儿返回教室后,考虑到部分幼儿可能因演练产生紧张情绪,教师通过播放轻松的音乐、讲述有趣的小故事、拥抱等方式安抚幼儿,帮助孩子们平复心情,重新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
未雨绸缪 精准防控
地震时在室内,注意寻找躲避点
◆首先要关闭电源、火源。
◆寻找掩护,蹲下并抓牢身边物体。学会利用写字台、桌子底下的空间,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
◆如若身边没有这样的遮蔽物,可以用双臂护住头部和脸部,蹲在房间的角落。
◆远离玻璃制品、可能坠落的物品。
◆如正好躺在床上,不要随意移动,用枕头和被子护住头部,若床上有吊灯则要赶紧撤离。
地震时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地震时正好在室外,要注意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空旷的场地后蹲下,用双手护住头部原地等待。
被困废墟时,尽力保存体力
◆如若不幸被掩埋,不要随意移动,安抚好周围人的情绪。
◆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避免吸入粉尘。
◆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若其他办法都不奏效再大声呼喊,因为这样会耗费更多体力并有吸入粉尘的危险。
这些逃生误区,一定要注意
◆不要盲目逃离建筑物:地震预警时间短,加之房体受损、门窗变形,逃出建筑物并不容易,并很有可能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余震陷入危险之中。
◆不要选择跳窗逃生:跳窗本身很危险,若遭遇余震,生还的可能更低。
◆逃生时不要推搡:逃生时互相拥挤,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将是二次伤害,十分危险。
◆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地震时电梯有可能急速下落。
◆不要藏在天桥或雨棚下:地震时这些遮蔽物极容易坍塌。
周密规划 有序防护
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一楼
组织孩子们紧急撤离到室外空旷场地,远离建筑、大树等物体;如若时间紧急,则在室内寻找遮蔽物。
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上
立即组织孩子们躲在桌下,避开吊灯等悬挂物品,双手抱头下蹲,绝不可让幼儿随意跑动。等地震结束后,小心地组织孩子撤离到室外空旷场地。
地震时孩子们在楼梯上
不要在楼梯上停留,根据情况组织孩子们在室内躲避或向室外撤离。地震时孩子们在睡觉立即叫醒所有孩子,躲在床底下或利用枕头、被子保护自己。
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
让我们一起携手
共同关注防震减灾知识
树立风险意识
掌握逃生技巧
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
责任编辑:李京兰
来源:大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