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民抗日行动开展,战前战后的后勤补给状况牵动着每一位抗战者的心,前方战线固然是重要的,在极其悲苦的状况下,我国人民依然坚持到胜利袭来。
全民抗日行动开展,战前战后的后勤补给状况牵动着每一位抗战者的心,前方战线固然是重要的,在极其悲苦的状况下,我国人民依然坚持到胜利袭来。
各地战线全方面开展,八路军部队随战事发展在各地奔赴。1937年秋季,刘伯承元帅带领部队赶往山西前线。抗日行动不能停,百姓们的抗战热情也不减。
当地百姓听说部队行动后,纷纷参军入伍,而这项“接待”工作则交由驻守陕西的王宏坤旅长进行,但不曾想“困难”出现了。
一、报销“200元”
王宏坤当时还是第385旅的旅长。受堂兄王树声影响,少年王宏坤从麻城跑到武汉当兵,但时机不成熟、能力有限的他未能如愿。
最后只能归乡另想它法,后来王树声等人的革命号召声势浩大,王宏坤如愿以偿。
加入革命部队后的王宏坤,在家乡开始了革命宣传,帮了堂兄王树声不少忙。王宏坤首先参加的革命活动是黄麻起义,一家人都在其中忙上忙下,参与革命。
王宏坤加入部队后,从简单的小兵做起,跑腿、递话等工作他没少做,到了1932年,王宏坤已经是师长的位置了。值得一提的苏家埠战役,长达一个半月的战役,王宏坤没有片刻懈怠。
其带着红10师打出了红军的气势,为红军部队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王宏坤的表现也让毛主席所关注,而后长征路上,其指挥部队参与了众多战役,血没少流,伤也没少受,都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王宏坤“接待”了上千名战士入伍,他们就像是少年时的他一般满腔热情。八路军部队自然是很欢迎的,老战士们带着新战士们办理入伍事宜,给他们分配着八路军军装等。
众多新战士们加入,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王宏坤却有点高兴不起来,毕竟组织“预算”有限,想将所有人纳入部队必定超出规定支出,而王宏坤思考的不是减员,而是多出的钱从哪来。
所有事宜处理完毕,超出预算足足200多。对于那个年代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钱,如此,他们当时只能左补补右补补凑够了这笔钱,甚至还搭上了自己以及一些人的津贴。
要知道,以王宏坤旅长的地位一个月只有五元,而普通战士们更少了,只有1.5元。所以王宏坤只要有机会就会与领导们提起,但这笔钱份额较大,很多人也不敢贸然下决定。
1938年,王宏坤见到了毛主席,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见面,除去汇报山西陇东的战况外,王宏坤的“报销”计划,也筹备已久了。
当工作汇报完后,王宏坤支支吾吾的与毛主席说:“我还有一件事,不知道可说不可说。”
毛主席严肃道:“有话就直说,抗战时期容不得一点马虎。”
王宏坤先是输出了一大篇前情提要,然后步入正题道:“上千名新兵我们都招了,但超了200块,能不能报销一下?”
毛主席开心道:“百姓们积极性高,不能让他们寒了心,你做得好,该报。”随后毛主席便出示了批准字条。
抗战时期,我军各方面补给都是有标准的。根据部队条件,也在相应调整变化。与国民党军比起来,虽有一定差距,但我军必不会苛待,保证日常生活足够。
反观国民党部队,说的好听,但真正落入手中的却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证。特别是不受重视的杂牌军,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仗打不好不说,还容易丢了性命。
八路军部队的补给筹备也是从各方面筹集的,随着人员扩大,经常出现不足,但毛主席等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弥补不足。
其中一些“实业救国”的人才,会进行筹集钱款、药品等行动。还有一些华侨也会拿出自己的积蓄来帮助国家。但这些并不是长久之计,想要真正不饿肚子,最根本的还是要自己动手。
1939年毛主席抗战时不忘生产的开展,其在延安召开了一场动员大会,其中的军民开始进行生产运动。这是他们的任务,也是保证后方补给的一个重要阶段。
军民一家亲,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部分人开荒,一部分人播种,收成时是全军民力气使不完的时候。
许多女子拿针缝衣、织布,为战士保暖御寒,为新兵提供服装战袍。还有畜牧业,养猪、养牛等水平进步,繁殖下餐桌上多少能看到点肉。
1943年,这场行动有了很大的起色,为战士们增添了不少底气。
抗战时期资源有时候跟不上,但王宏坤没有让百姓失望,他们救国的伟大志向,也终在八路军队伍中实现。
三、国家的节俭
毛主席在各方面的节俭我们都有所耳闻,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八路军战士们也是把节俭刻在了骨子里。就连最基本的枪支弹药我军战士们也都会用到极致。部队扩大,这些装备也是不足的,他们会把缴获来的武器进行武装自己。
通过一定的策略先对实力较弱的日伪军下手,毕竟装备配备是相同的,在毫不费力间出奇制胜,这样一来,日伪军不会浪费很多装备,我军战士也能获得他们的军需库。
将领们也会在各处精打细算,就如朱老总,身上的衣服几年都不见得换一件,补丁多的都快成乞丐服了。最明显的就是手肘和膝盖处。甚至还不如小战士们的穿着。
每次警卫员都劝他去换一套新的衣服,朱老总每次都会搪塞过去。说什么也只要自己的旧衣服。
有一次,后勤人员看不下去就去问了警卫员:“为何不给朱老总换一件新军装?”
警卫员无奈道:“我也想,每次问每次都是拒绝的回答。”
而后,警卫员转换思路,便没有经过朱老总的同意,换了一件新的,朱老总发现后就说:“我一个带兵打仗的,也是个战士。大家都一样,能省则省,能穿的为什么要换。”
警卫员受教后,便又将旧的衣服拿了回去。
建国后,毛主席依旧穿着多年缝补的旧毛衣,他说:“穿在里面看不出来,只要效果一样就行。”
在能省的地方,毛主席等人会带头。在战士的待遇和入伍标准上,他们是大方的,因为这是必要的,也是国家需要做出表态的。
抗战时期,什么都难,但总会有办法解决。王宏坤没有寒了百姓的心,让他们的报国之志得以发挥,更为抗战队伍的壮大贡献了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旧中国穷,但不代表领导人的思想“穷”。他们从“穷”走进了“新”,使得全国人民更加的有底气。
来源:孝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