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邹韬奋诞辰130周年。邹韬奋(1895—1944),祖籍江西省鹰潭市,是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宣传先锋。他通过新闻出版工作,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堡垒,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和推动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在邹韬奋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邹韬奋诞辰130周年。邹韬奋(1895—1944),祖籍江西省鹰潭市,是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宣传先锋。他通过新闻出版工作,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堡垒,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和推动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在邹韬奋追悼会上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
新闻图强
舍身爱国救亡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意在自勉言志。青年时期,邹韬奋考入圣约翰大学,接触到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萌发了新闻图强的理想。1922年,邹韬奋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部主任,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创办生活书店,以文章为武器,勇敢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揭露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呼吁社会改革。他始终坚持“为大众服务”的办刊宗旨,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传播进步思想,翻译和出版了许多国外进步书籍,介绍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推动思想启蒙和文化进步。
1935年,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邹韬奋高举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国际主义旗帜,以“坚忍耐烦勇往直前的精神”,对运动予以热情支持和大力宣传。他与沈钧儒、马相伯、陶行知等人组织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联合文化界、新闻界的进步人士,积极组织募捐支援前线。1936年11月,国民党逮捕了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7位救国会领导人,史称“七君子”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声援下,国民党当局承认“救国会以救国为目的,当然无罪”。出狱后,邹韬奋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等地,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邹韬奋以笔为武器,积极开展抗日思想宣传和民主政治运动,向民众揭露侵略者暴行,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联合起来驱逐日寇。他主编《生活》周刊、筹办《大众生活》、创立《生活日报》、构筑《抗战》高地、复刊《大众生活》,始终坚守宣传阵地,呼吁抗日救亡。他创办的多种刊物,屡创当时中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抗战事业的发展。他以激昂的文章,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激起抗日志士的热血,为实现民族独立立下不朽功勋。
以笔代戈
统战宣传先锋
邹韬奋于1934年前后访英期间,开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提出要把民众救亡放在抗战的首要地位,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高度一致。他在辞去中华民国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电文中,表达了“巩固团结,发扬民力,改善政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拳拳赤子之心。全面抗战时期,受到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影响,他强调要以正确舆论发动群众、团结抗战。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他与共产党人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找到抗战事业的方向。邹韬奋曾与刘少奇就民族统一战线与关门主义的危害展开书信交流,最终接受了刘少奇的观点建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共在抗战期间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团结全国各阶层、各党派的力量,共同抵抗侵略者,邹韬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自觉地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和统一战线主张,成为党的亲密战友。
珍珠港事变后,邹韬奋来到华中抗日根据地参观考察,更加坚定了“十余年来为民主政治而奔走的信心”。他不仅是新闻战线的先锋,也是文化战线的先锋,他通过出版书籍、创办刊物等方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团结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有力推动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周恩来指出,“我们党的抗日救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要是通过韬奋主编的刊物传播到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知识分子中去的”。邹韬奋则说:“从武汉到重庆,直到我离开重庆到香港,其后回到上海,转到解放区,我的一切工作和行动,都是在党和周恩来同志指示下进行的。”他不断刊文呼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全民族团结共同抗日,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和支持,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邹韬奋在1937年至1938年间向周恩来提出入党要求,因“现在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同国民党斗争,比一个共产党的身份作用更大”而未能遂愿。后病重弥留之际,邹韬奋口授遗嘱:“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1944年11月22日,邹韬奋病逝。他被中共中央追认为正式党员,各抗日根据地纷纷举行追悼大会。周恩来肯定“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并在致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的慰问信中称颂他“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陈毅赞扬他称,“韬奋先生是由民主主义者走上共产主义者的道路。他的业绩,对于每个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都是很好的教育”,并在其《纪念邹韬奋先生》一文中指出,“邹先生的道路是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最终结合的道路”,对邹韬奋的光辉一生和伟大事业给予高度评价。
榜样力量
传承韬奋精神
邹韬奋先后参与组织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统一建国同志会(后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再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为民盟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邹韬奋是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民主斗士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的精神和事业,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邹韬奋是新闻战线的楷模、救亡图存的斗士、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先锋。数十年来,众多学者对他的抗日救国思想、救亡图存事迹、民族统战事业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深入研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思想、奋不顾身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不懈践行统一战线主张的执着理念,值得不断学习和传承。(罗见 肖伟)
来源:文史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