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下,走进通渭县鸡川镇万亩全膜玉米种植基地,只见层层梯田里的地膜宛如银带般点缀着乡村的田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农机机械正来回穿梭,旋耕、施肥、整地、覆膜、播种,呈现出一派繁忙的耕作景象。
时下,走进通渭县鸡川镇万亩全膜玉米种植基地,只见层层梯田里的地膜宛如银带般点缀着乡村的田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农机机械正来回穿梭,旋耕、施肥、整地、覆膜、播种,呈现出一派繁忙的耕作景象。
今年,鸡川镇在许堡、司川、永和、太平、丁店五村连片打造12000亩的全膜玉米种植示范点,其中依托通渭县农裕福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除丁店以外的四村打造6200亩全膜玉米种植示范核心区,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全膜玉米5800亩。
通渭县农裕福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张全胜说:“我们主要采取‘流转+托管+引领带种’的运营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也把这一片区域全方位激活了,今年这个区域基本上种的都是玉米。”
连日来,联合社组织机械和人力加快种植,已经完成了种植任务的80%。高效种植的核心要素当然是先进的农机。这两年来,得益于全县农机“双补”政策,联合社扩充了三百多万元的农机具,不仅优化了高标准农田的高效使用,也让撂荒地得到了有效治理。
“现在我们这个区域的耕作基本都是高科技的,覆膜机是双垄的,一次过去覆两垄地膜,种子也直接点上了。还有农业部门推荐的无人驾驶的覆膜机,有记忆功能,第一排定位好自己就可以覆。撒化肥、撒农药现在都是无人机操作。”张全胜说道。
许堡村村民司克祥一边由合作社引领代种,一边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种地和务工双份收入。“我这两年一直跟着合作社,一边指导合作社种黄芪,一边自己也种些黄芪和玉米。在合作社务工,一年收入也不错,能达到一两万元。”司克祥笑着介绍说。
不仅在种植方面,联合社在养殖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张全胜创办的通渭县丰源农牧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联合社成立四年来,始终坚持“种养结合、粪肥还田、农牧循环”的发展之路,全力助推鸡川镇草畜产业提质增效。
“我把我们本村的几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拉在一起成立联合社,这样一个团体现在算是新型的农业一体化,流转了几千亩地,给自己种饲草、药材,增加收入。”张全胜介绍说。
通渭县丰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自2013年注册成立以来,从最初的18头牛发展到现在存栏300多头牛,并在许堡村建有一处1000平方米的良种繁育基地,不仅带动了当地养殖产业发展,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地、就便务工机会。
村民王永江担任合作社饲养员十几年了,接生小牛时的彻夜难眠、每天清晨给牛喂食时的点点滴滴现在仍历历在目。“我们两口子过来在这里干了十几年了,挺好的。工资一年十几万,养老金也交着呢。养了三百多头牛,但都是机器化作业,也不忙。”王永江说。
据了解,2025年,鸡川镇全膜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预计生产玉米1120吨,青贮饲草产量4万吨。饲草种植、肉牛养殖人均增收预计可达4000元。
如今,在通渭县鸡川镇的田野间,一座座标准化牛舍与成片的饲草玉米地交相辉映,勾勒出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图景。鸡川镇正以现代循环农牧的“牛引擎”驱动乡村全面振兴。(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许文逸 何仪)
来源:通渭发布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