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要求我出 20 万给继弟买车,我亮出父亲遗嘱,她当场哑口无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23:23 2

摘要:我叫周长安,今年三十有二,在市里一家电力局当会计。这份工作是父亲周德海生前四处托人才找来的,在这个下岗潮汹涌的年代,能有个铁饭碗实属不易。

遗嘱守望

"二十万!凑不齐这个数,你就别再认我这个娘了!"继母王桂香把茶几拍得山响,茶杯里的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我叫周长安,今年三十有二,在市里一家电力局当会计。这份工作是父亲周德海生前四处托人才找来的,在这个下岗潮汹涌的年代,能有个铁饭碗实属不易。

父亲五年前因肺癌离世,留下了我和继母王桂香以及她带来的儿子李小军。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一辈子刻苦勤俭,攒下了一些积蓄和一套六十多平的两居室老房子。

那天是九月初的一个周末,本该是家庭聚餐的日子。父亲在世时定下的规矩,每月第一个周末全家必须团聚,无论多忙。

饭桌上原本气氛还算融洽,直到小军提起想买辆桑塔纳轿车的事。"单位分了车位,再不买车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呼了。"小军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说。

继母眼睛一亮,筷子一顿:"是该买辆车了,这年头,没车都不像个干部的样子。"

我低头吃饭,没吱声。自从父亲走后,继母和小军对我的态度一天不如一天,家里大事小情都不再与我商量,我早就习惯了。

"长安,你看着办吧。"继母突然朝我看来,语气里是不容置疑的命令。

我一时没明白她的意思:"什么看着办?"

"小军买车的钱啊!你爸那点积蓄不都在你手里吗?拿出二十万来,给小军买辆像样的车。"继母说得理所当然。

窗外的杨树叶子被秋风吹得沙沙作响,仿佛在替我叹息。院子里的广播喇叭正播放着《新闻联播》,邻居们三三两两坐在树荫下乘凉,隐约能听见他们的谈笑声。

"妈,我现在手头也紧。单位刚分的房子首付就花了不少,还有装修费..."我试图解释。

"你少来这套!"继母猛地站起身,打断了我的话,"你爸临走前不是留了钱吗?我还不知道有多少?那笔钱本来就该是一家人的!"

小军也放下碗筷,一脸期待地看着我:"哥,我工作这几年也攒了些钱,就差这二十万了。单位领导都开上奥迪了,我开个桑塔纳不过分吧?"

"你爸当年可是说过要支持小军的。"王桂香仿佛在陈述一个天经地义的事实,眼睛里闪着执拗的光。

我沉默了片刻,回想起父亲弥留之际握着我的手,艰难地说出的那句话:"家里的事,你要看着办..."

当时我以为他是让我照顾好继母和小军,现在看来,或许另有深意。

我缓缓起身,走向书房。床头柜最下层的抽屉里,有一个红漆木盒,是父亲生前托付给我的。"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打开",这是父亲的原话。我想,也许现在就是那个"合适的时候"了。

盒子上落了一层薄灰,我轻轻擦拭,手指有些颤抖。这五年来,我一直遵照父亲的嘱托,没有打开过它。每逢清明节,我都会独自一人去看望父亲,在坟前絮絮地说着家里的事,仿佛他还能听见。

当我拿着那个盒子回到客厅时,小军正不耐烦地玩着新买的BP机,继母则满脸期待,以为我要拿存折或现金出来。

"爸临走前留了这个。"我打开木盒,取出一封装在牛皮纸信封里的遗嘱,递给王桂香。

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连秋风拍打窗户的声音都清晰可闻。院子里的大喇叭正播放着《今日说法》,主持人严肃的声音飘进来:"家庭财产纠纷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

王桂香颤抖着手接过信封,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我能看见她的手在发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我,周德海,立此遗嘱,望家人遵照执行。我的积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长安的结婚安家,另一部分作为小军的大学学费。至于房产,归长安所有,但须保证桂香有居住权..."

王桂香的声音越来越小,脸色由红转白。小军放下BP机,一脸错愕。

"爸从来没说过要给小军买车。"我平静地说,"他说过的,我都记得。"

记忆中父亲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他曾说过,"男子汉说话,一言九鼎。"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教给我的为人准则。

继母的脸色难看至极,"你...你...竟然藏了这么久!"她把遗嘱摔在茶几上,声音尖利得像要刺破屋顶。

"我没有藏,是爸说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打开。"我解释道,心里却并不期望她能理解。

"好你个周长安!我当了这么多年你继母,任劳任怨照顾你爸到最后,你就这么对我?"王桂香的眼泪说来就来,"你爸的钱凭什么你说了算?我跟他是夫妻,这房子有我一半!"

小军也站了起来,眼神阴沉:"哥,我妈对你爸多好你是看在眼里的。这钱不给也得给!"

此时,院子里传来敲门声,王师傅端着一盘刚出锅的蒸饺站在门口。他是隔壁楼的老邻居,和父亲是几十年的棋友。

"闻着香味儿,我媳妇让我送些过来尝尝。"他笑呵呵地说,目光却在我们三人之间来回游移,似乎察觉到了屋内的火药味。

继母慌忙擦了擦眼泪,挤出一丝笑容:"老王,您来得正好,给评评理。"她一把拉过王师傅,把遗嘱递给他看。

王师傅推了推老花镜,仔细看了遗嘱,又抬头看看我们三人,叹了口气:"桂香啊,德海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这遗嘱是他的心意,咱得尊重死者。"

继母没想到王师傅会这么说,脸色更加难看:"老王,你是向着外人说话了?我跟德海结婚十几年,含辛茹苦..."

王师傅打断她:"什么外人内人的,都是一家人。德海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他放心不下长安,怕他心太软,会被人欺负。现在看来,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啊。"

屋内一时寂静,连窗外的蝉鸣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德海走得早,但他看人很准。"王师傅继续说道,"桂香,我不是说你不好,但你得想想,这些年长安对你和小军怎么样?他爸的丧事是谁操办的?他爸住院那一年,是谁日夜守在病床前?"

我没想到王师傅会这样为我说话,心里一阵感动。父亲生病那年,我刚刚参加工作,每天下班后就直奔医院,经常守到深夜。继母倒是也来看望,但从不过夜,说自己有高血压受不了。

小军那时还在上大学,很少回来,父亲却常常挂念着他,让我寄钱给他。我从不曾抱怨过什么,因为我明白,父亲是真心把小军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疼爱的。

继母被王师傅说得哑口无言,沉默了许久,突然低下头,眼角有泪光闪动。"你爸...他总是想得周到。"她的声音低沉了许多。

"妈,算了吧。"小军拉了拉继母的衣袖,眼神复杂地看了我一眼。

我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愧疚,或许是想起了这些年我对他的照顾。父亲走后,我主动承担了家里大部分开支,小军上大学的学费也是我出的大头。

"爸生前最注重我们一家人和和气气的。"我缓缓说道,"我不是不愿意帮小军,而是现在确实手头紧。等我装修完新房,有余钱了,一定会支持小军的。"

王师傅见气氛缓和,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小子,跟你爸一个脾气,心软得很。来,别让饺子凉了,趁热吃。"

晚饭时分,气氛缓和了许多。小军主动开口:"长安哥,我想了想,确实是我欠考虑了。我准备申请助学贷款,再勤工俭学一阵子。车不急于这一时。"

我看着他,看到了几分父亲年轻时的影子。父亲常说,小军虽然有时任性,但本性不坏,只是缺少历练。也许这次的事情,能让他成长一些。

"你先好好工作吧,等你真需要车的时候,哥会帮衬的。"我给小军夹了一块红烧肉,就像父亲在世时常做的那样。

小军愣了一下,眼圈微红:"哥,这些年是我不懂事,让你操心了。"

继母在一旁默默地吃着饭,不时给我碗里夹菜,这是父亲在世时她常做的事,只是这五年来,她几乎没这样做过了。

饭后,我们三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八点档的连续剧正演到精彩处,男主角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放弃了出国的机会。继母看得眼圈发红,不时用袖子擦拭眼角。

"长安,"她突然开口,声音有些哽咽,"你爸走了这么多年,我有时候真的很想他。"

我点点头,也想起了父亲。他高高的个子,浓密的眉毛,说话时总是带着一股书卷气,即使对着不懂事的学生也很少发火。每次我考试考砸了,他不会骂我,而是坐下来,耐心地帮我分析错误。

"爸这个人,认死理,但心软。"我说,"他最怕我们吵架,每次你们有争执,他都会偷偷叹气。"

继母笑了,眼里却有泪光:"是啊,他那个人,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愿看家里人不和。"

夜深了,小军回自己房间去了。我和继母还坐在客厅里,电视里播放着深夜新闻,声音调得很低。

"长安,"继母突然说,"你爸临走前,单独跟我说过话。"

我有些惊讶,看向她。

"他说,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你。说你这孩子太实诚,心太软,怕你被人骗。"继母的声音很轻,"他让我照顾好你,可我..."她的声音哽咽了。

我没想到父亲会对继母说这些。印象中,父亲很少在继母面前夸我,生怕她吃醋。

"妈,你也不容易。"我轻声说,"爸走后,家里大小事都压在你身上。"

继母摇摇头:"我对不起你爸,也对不起你。这些年,我总想着多为小军谋些好处,却忘了你爸的嘱托。"

窗外,秋风渐小,远处传来熟悉的广播声,是小区的例行广播——"温馨提示:请各位居民节约用水,爱护公共设施..."这熟悉的声音,仿佛把我带回了父亲在世的日子。

"爸常说,'家和万事兴'。"我望着窗外的夜色,"我想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我们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继母点点头,眼泪终于落了下来:"长安,妈以后不会再那样了。你爸的遗嘱,我们都该遵照执行。"

第二天是周日,我早早起床,准备去父亲的墓地看看。每个月我都会去一次,带上父亲生前最爱抽的烟,最爱喝的二锅头,在墓前聊聊家里的事。

让我意外的是,继母和小军都起得很早,说要一起去。

"我们也好久没去看看你爸了。"继母说着,从厨房端出一盘刚蒸好的馒头,那是父亲生前最爱吃的。

公墓在城郊,我们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到。一路上,继母给我讲起了她和父亲相识的故事,那是我从未听她提起过的。

"你爸当时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才子,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很多女老师都对他有意思。"继母的眼里闪着光,仿佛回到了那个青春的岁月,"我那时候在校办工作,每次送文件给他,他都客客气气的,从不像其他男老师那样油嘴滑舌。"

我第一次听继母这样描述父亲,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个严肃的人,很少表露感情。但在继母眼中,他却是个温文尔雅的才子。

"你妈走得早,那时候你才十岁,整天闷不做声的。"继母继续说,"你爸为了你,拒绝了好几个条件更好的女人,最后选了我,就因为他看我对你好。"

我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曲折。印象中父亲和继母的婚姻似乎很平淡,没有太多浪漫的故事。

"爸从来没跟我说过这些。"我低声说。

"你爸这个人,感情深,但不善表达。"继母叹了口气,"有时候我埋怨他不浪漫,不会哄人开心,但他的好,是在实处的。"

到了墓地,我们三人静静地站在父亲的墓碑前。秋风吹过,带来一阵桂花的香气。我点上香,摆好带来的食物和酒,然后沉默地站着,心里默默地和父亲对话。

小军突然开口:"爸,我这些年不懂事,让您失望了。我以后会好好工作,不会再让长安哥为难。"

我惊讶地看向他,没想到他会这样说。继母也轻轻抹了抹眼角。

"老周,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两个孩子的。"继母对着墓碑轻声说,"你的嘱托,我记住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三人并肩走着,竟有种久违的和谐感。路过一家照相馆,继母突然停下脚步。

"我们去拍张全家福吧,你爸走前一直想拍一张,一直没机会。"她提议道。

照相馆里,我们三人坐在红色的背景布前,摄影师指挥我们摆好姿势。"笑一笑,对,很好!"快门声响起,定格了这一刻。

拿到照片时,我看到照片中的自己笑得有些拘谨,继母和小军的笑容却很自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父亲走后,我们第一次一起拍照。

"回家把照片放在你爸的遗像旁边。"继母说,"让他看看,我们一家人还是和和气气的。"

晚上,我独自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城市灯火。想起这两天发生的一切,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受。父亲的遗嘱不仅是财产的分配,更是情感的传承。

他早就预见到了今天的局面,却选择用这种方式,让我们自己去面对,去解决。也许在他看来,家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比任何财产都重要。

第二天上班时,同事问我周末过得怎么样。我笑了笑,说:"挺好的,和家人在一起。"

这句话说出口,我忽然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在这个深秋时节,我们一家人,终于又像一家人了。

隔壁办公室的老李探头过来:"周会计,听说你要装修新房子?我侄子开了家装修公司,要不要介绍给你?"

我正要回答,口袋里的BP机突然响了。我掏出来一看,是小军发来的信息:"哥,我申请到助学贷款了,以后的事情我自己来,不麻烦你了。"

我笑了,回了一条:"好,晚上回家庆祝一下。"

老李好奇地问:"什么事这么高兴?"

我摇摇头:"家里的小事。"

但我知道,这不是小事。父亲留下的不仅是一纸遗嘱,更是一种家人之间该有的情感和责任。在这个平凡的秋日,我们都读懂了父亲留下的真正财富。

来源:一心一意咖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