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竿!快收竿!”长子县鲍店镇西马村垂钓园传出一阵呼声。池塘边,垂钓者小张紧握钓竿,与鱼儿展开较量,水波翻涌,鱼线绷成弯月状。人们纷纷围过来,有的递来抄网,有人帮忙指挥方向,一时间红火不已。
产业富民故事多
——长子县鲍店镇西马村发展多元产业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者 牛佳锡
“收竿!快收竿!”长子县鲍店镇西马村垂钓园传出一阵呼声。池塘边,垂钓者小张紧握钓竿,与鱼儿展开较量,水波翻涌,鱼线绷成弯月状。人们纷纷围过来,有的递来抄网,有人帮忙指挥方向,一时间红火不已。
谁能想到,这片水域曾是村民避之不及的臭泥坑。
如今的热闹场景,仅仅是西马村产业振兴长卷中的一个缩影。
垂钓园的喧嚣尚未停歇,隔壁的“鸡屁股银行”里,上千只土鸡扑棱着翅膀在地笼内踱步。养殖户冯德庆提着竹筐,穿行在鸡舍间收取鸡蛋,眼角笑出深深的纹路:“以前这片荒地连草都长得蔫,现在野草喂鸡,鸡生蛋。”
他扬手撒出玉米粒,顿时,鸡群欢腾起来,“咯咯声”此起彼伏。在鸡群的啄食声里,藏着村民们变废为宝的智慧——将土鸡圈养在特制地笼里,既保证了它们的活动空间,又避免了野外流失,一枚枚鲜蛋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金蛋蛋”。
鸡舍不远处,一条樱桃红的观光步道蜿蜒而上,通往采摘园。采摘园里,主播正对着镜头吆喝:“家人们看过来,我们的樱桃有脉动瓶盖那么大,在直播间只需要99元,两斤大个樱桃立马带回家。”
泽坤樱桃采摘园是西马村的一张亮丽名片。100亩的土地上,樱桃树郁郁葱葱。每到成熟季节,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今年“五一”假期,3000斤樱桃在游客的惊叹声中被抢购一空。将近20万元的销售额背后,是村集体经济创新运营的巧思。
“我们现在是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樱桃采摘园负责人袁帅点开后台订单页面,兴奋地介绍。通过直播带货,深圳、福建等地的网友下单后,最快次日就能品尝到西马村的现摘樱桃。线下则主打体验式消费,面向周边推出樱桃采摘服务,让大家感受田园采摘的乐趣。
一旁的樱桃种植户黄大姐笑得合不拢嘴:“有了合作社全程帮扶,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
西马村的村集体经济可不仅仅这几本“账”。
村头的脱水蔬菜加工厂,机器轰鸣,流水线上,新鲜的大葱经过清洗、切分、烘干,转眼间变成耐储存的脱水产品。
“以前遇上蔬菜滞销,只能眼睁睁看着菜烂在地里,心疼得直跺脚。现在这些‘干宝贝’远销江苏、山东、河南、河北,根本不愁销路!”西马村党支部书记秦旭庆举起一袋包装精美的脱水蔬菜,眼中满是自豪。
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季节性难题,更吸引了不少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就业。曾经冷清的村落重新热闹起来。
今年,村里还新建了白墙黛瓦的民宿,与周围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
推开雕花木门,院内竹影婆娑,青石小径通向一间间布置温馨的客房。民宿主打“沉浸式乡村体验”,客房内摆放着村民手工编织的草篮、樱桃主题的文创产品,还推出土鸡喂养、蔬菜采摘、院内烧烤等特色活动。
“没想到民宿刚开业就一房难求。单是这一间民宿,‘五一’期间就创收近6000元。”秦旭庆说。
暮色渐浓,垂钓园的灯光逐渐亮起,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鸡屁股银行”的土鸡陆续回笼,偶尔传来一两声鸣叫;樱桃园的直播间依旧火热,主播们还在介绍着第二天的采摘优惠活动;脱水蔬菜加工厂,货车载满产品,即将奔赴全国各地……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蕴藏在蓬勃发展的产业中。
来源:长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