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夏的堆花酒厂小区,蓝顶充电棚下的92个智能充电桩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再不用半夜起来拔插头了!”居民龙满和的感慨,道出吉安市吉州区“入户听诉”机制带来的改变。
孟夏的堆花酒厂小区,蓝顶充电棚下的92个智能充电桩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再不用半夜起来拔插头了!”居民龙满和的感慨,道出吉安市吉州区“入户听诉”机制带来的改变。
这个先后获评2022年度江西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的创新实践,正通过“一格八员、一网三色”工作法,让基层治理从“政府端菜”转向“群众点单”。全区民生诉求办理满意度较2024年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
这份“入户听诉‘吉’刻行解难帮困‘州’到办”的幸福民生答卷如何写就?党员干部又是如何化身“民生倾听者”,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阅卷人”?
文山街道新村社区党员干部正在进行“四访四促”活动。欧阳鹏/摄
叩门行动——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
清晨的堆花酒厂小区,网格员尹杰仪的红马甲在雨中格外醒目。“龙叔,智能充电桩今天就能用了!”她熟稔地穿过楼道,身后跟着迫不及待的居民。而在三个月前,这里还是飞线充电的重灾区。
走街巷、叩家门,听民声、问民需,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吉州区探索出一条民生服务的新路径。通过建立“收集—办理—反馈—评价”闭环机制,真正把百姓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舒心事、开心事、暖心事。
在永叔街道,另一场暖心行动正在进行。6岁的周晓在“童心港湾”志愿者的指导下完成彩绘,笑容比画作更鲜艳。“孩子爸妈在外打工,以前总缩在角落不说话。”奶奶抹着眼泪说。通过“三层帮扶网”,全区127名像周晓这样的留守儿童都有了专属关爱档案。
吉州区创新打造“三层帮扶网”服务体系,通过社区主动摸排协助申报政策补助,联动区红十字会动员社会力量结对帮扶,并依托数字化平台建立动态档案精准对接需求。
这种“政策+社会+数字”的全方位帮扶模式,让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切实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
长塘中学在职党员与长塘镇长岭社区联合开展“入户听诉”活动。欧阳鹏/摄
“板凳会“议事——闲置地变身“幸福空间”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人民广场天虹商圈,一片“长”出来的休闲公园成为不少市民的乐园。晨练的老人、嬉戏的孩童、下棋的街坊,这个由废弃电子厂改造的空间充满生机。“以前垃圾堆得比人高,现在推窗见绿,舒服咯!”居民宋国强挥着乒乓球拍说。
而过去,这块约1000平方米的地块是闲置的电子厂老宿舍楼,还是城区中心地段的“城市伤疤”,因多年来建筑垃圾与生活废弃物堆积,既影响市容,又存在安全隐患。
蜕变源于一场“板凳议事会”。习溪桥街道干部带着设计方案挨家敲门,收集到83条建议:健身器材要防滑、路灯要够亮、长椅要带靠背……“连地砖颜色都是居民选的。”社区书记黎小清打开磨毛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的意见。
百姓是出卷人,干部是答卷人。今年以来,吉州区不断摸排群众个人情况、急难愁盼问题等多项内容,直面高空抛物、小区停车难、外墙脱落等难点问题。哪里不行改哪里、缺什么就补什么。
民生跟着“民声”走,治理围着“民需”转。吉州区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入户听诉”工作机制,构建起“党委指挥、政府主抓、综治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助力、群众参与、法治护航”的“七维”治理体系。
如今,一张覆盖区、镇、村(社区)三级的“民情响应网”越织越密,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治理新局面,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吉州区古南镇街道古南镇社区干部“入户听诉”。张文馨/摄
解纷密码——“三所联动”巧化千千结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本应守望相助、和睦相处,但难免也会因一些琐事产生矛盾。
在白塘街道调解室里,一场关于菜地边界的纠纷案正在上演。民警邱财香摆出勘测图纸,司法所长罗化冰引用《土地管理法》,法律服务所主任罗军辉则端出“六尺巷”的典故。三小时后,争执半年的邻居终于握手言和。
白塘街道是吉州区唯一的城中村区域,共有12个村、4个社区。街道被划分为39个网格,400余名街村(社区)干部、共建单位在职党员、专职网格员等主动入户听诉,为群众提供“心贴心”理诉,巧解群众“心头结”。
而这正是该区创新“三所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该区将37名法律顾问、214名调解员编入网格,形成“预警-调解-回访”工作闭环。在城中村改造中,化解征地纠纷43起,实现“零上访”。
“入户听诉”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共组织3762名在职党员入户征求意见16000余次,成功解决民生诉求3815件、矛盾纠纷8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从群众反映的烦心事到干部办成的暖心事,吉州区的党员干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夜幕降临,市人民广场的智慧大屏正滚动播放着群众的“笑脸”合集,那是基层善治最佳注脚。“这不是终点,而是干群双向奔赴的新起点。”翻阅着最新民生诉求清单,吉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游文亮说。
基层治理看似宽泛,实则就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它不是挂在会议室的蓝图,而是老百姓每天触手可及的生活。在跟随干部“入户听诉”的过程中,最打动人的不是数字,而是干部口袋里磨毛边的民情笔记、群众家门口新装的防滑扶手、调解成功后那杯化在茶里的隔阂。这些细碎的温暖,像春日里悄然绽放的野花,点缀在大街小巷。
来源:当代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