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深处 探寻承德记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0:35 2

摘要:“5月,走进承德,美得像画,美得不像话。”这是“五一”假期来承德游玩的山西游客张毅在朋友圈的留言。此次承德行让他意犹未尽的,除了山庄里移步换景留给他的视觉享受,还有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带给他的“精神盛宴”。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他一直认为: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

“5月,走进承德,美得像画,美得不像话。”这是“五一”假期来承德游玩的山西游客张毅在朋友圈的留言。此次承德行让他意犹未尽的,除了山庄里移步换景留给他的视觉享受,还有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带给他的“精神盛宴”。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他一直认为: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见证城市的发展,记录历史的变迁。博物馆的存在,更能体现一座城市深沉、厚重的历史底蕴,这些,他在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深切体会到了。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

如果你是承德市民,可以常常来到避暑山庄博物院,那么如下这些场景你一定见到过:

暖花开,避暑山庄博物院梨树坡上梨花绽放,漫步花下,可细品簇簇梨花如云似雾,暗香浮动;

时节,踏入馆内,清凉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馆外梨树枝桠轻摇,有风吹来,恍若穿越时空的回响;

斑斓秋色里,漫步其间,看文物在暖融融的夕照中沉淀岁月;

白雪覆檐的日,暖黄的灯光下,青铜器泛着冷冽光泽,书画卷藏着千年墨香。

这些是她的四时之美,只要有机会走近,就能看到;如果再循着宣讲员的话语走进历史深处,一起从细微处触摸文明的肌理,那么每一次驻足都成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

是博物馆,也是移动课堂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组织讲解培训。

“‘五一’假期,我在承德进行了深度游,仅避暑山庄博物院我就逛了整整一天,但仍是意犹未尽的感觉。”张毅说,在来承德之前自己是做了“功课”的,但是所见所感还是让他震惊了。

金代青铜烧酒锅、汉玄武朱雀博山炉、黑石猪、银腹面……一件件文物诉说着过往,诉说着尘封的往事。“很多人都是慕名来看这个镇馆之宝的,在现场看到的和我之前在网上看到图片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站在紫檀木座铜胎珐琅塔前,张毅说,“庄严华贵、光彩夺目,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真是一眼千年。”那一刻,他更深切体会到,一座城市的历史都藏在它的博物馆里,博物馆就是学生们最好的历史课堂。

据了解,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的日客流量达到了6万人。作为承德首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该馆现藏可移动文物 32510件/套(实际数量19万余件)。现有《避暑山庄——一座承载盛世传统文化的古典园林》展、《文明·交流·融合·发展——和合承德从远古走来》展等基本陈列24个,博物院成立以来新增临时展览12个。

其中,最具代表性展览“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获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24年5月在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中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原创主题展览“光阴的故事”荣获2023年度河北省博物馆精品原创展览奖;2024年9月,承德博物馆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避暑山庄博物院不仅给外地游客打开一扇深度了解承德的大门,更让本地市民享受到了诸多“红利”。这里是全市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孩子研学之旅的绝佳首选地,这里是大学生们移动的思政课堂,更是提升市民综合素养的移动“学堂”。

不一样的讲解,不一样的体会

讲解员为孩子讲解文物的历史。

一群仅有展柜高的小人儿,正努力踮起脚尖,鼻尖几乎要贴上玻璃,圆溜溜的眼睛追随着清代瓷器上的缠枝莲纹,竖起耳朵聆听清代宫廷的饮食制度,原来冰冷的玻璃柜里藏着这么多知识的“糖果”!讲解员们用甜甜的声音讲述承德的“前世今生”:从游牧民族的生活智慧到承德作为“塞外明珠”的由来,结合生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藏着这么多了不起的故事!

“以往的展厅培训中,讲解员往往需要准备单个展厅60-90分钟的通讲内容,虽全面却难免泛泛而谈。我们改变传统的讲解方式,将展厅拆分成独立模块,针对不同的群体,根据兴趣和关注点不同,对不同的内容进行深度讲解,让听者更有兴趣,让讲解更有深度。”避暑山庄博物院宣教部负责人张凯旋告诉记者。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播者,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始终致力于提升讲解服务的专业性与文化传播深度。近期,推出这项全新尝试——“模块化展厅培训与考核”,让讲解员们在方寸展厅间精耕细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播注入了全新活力。例如将“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拆分为“木兰秋狝”“乌兰布通之战”“雍正平定青海”等等,每个模块都要求讲解员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结合史料、文物,从时间、背景、意义、人物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度解析,讲述10-20分钟的独立故事。

想要讲解内容更“有料”,不仅要吃透文物史料,更要设计互动环节、打磨语言节奏,让每个知识点都能在观众心中“落地生根”。例如,过去讲“乌兰布通之战”只需3分钟,现在仅“战争背景”就能拓展出10分钟内容,观众听得更入神,更加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讲解员们分享成果,互相学习,不断拓展认知边界,学习动力愈发强劲,直接受益人当然是每一位入馆参观的游客。

“文化传播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迭代的起点。未来,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将继续探索更灵活、更生动的讲解模式,让讲解不再千篇一律,当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件文物、每一幅图轴都能展开成独立篇章,历史的厚重反而因‘碎片’而轻盈。”张凯旋说。

讲解员在相互交流工作经验。

系列活动来袭,等你一起参与

只有有过去,才会有未来,我们沿着过去的脉络去发掘历史为我们埋藏的关于未来的启示,这也许才是博物馆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围绕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避暑山庄博物院将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和关注,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据了解,接下来,避暑山庄博物院将举办铜镜展开展“弘扬塞罕坝精神青少年书画大赛”;邀请各方面专家进行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举办藏品捐赠仪式对优秀志愿者给予表彰……博物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灵魂”,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沉浸的底蕴,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而管理者举办的种种文化活动,无疑是让参观者感受到穿越时空而来的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

初夏已至,微风不燥,在这样的清浅时光里走进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一场场活动能够让您打破时间的壁垒,倾听历史的回声,叩问古今,转过身来,在千年墨香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寻找答案。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