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正往钥匙串上缠橡皮筋,抬头愣了两秒:"傻丫头,大家都这么过啊。我们以前也不知道能不结婚!你姥姥说女大当嫁,我22岁就相亲嫁了。你不结婚,老了谁管你?"
妈妈总是把做一天姑娘当一天皇帝挂在嘴边,但她又总会跟我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妈妈你总是说当姑娘是当皇帝,你明明知道做媳妇的日子不如做姑娘舒服,为什么总是跟我们说要结婚呢?
她正往钥匙串上缠橡皮筋,抬头愣了两秒:"傻丫头,大家都这么过啊。我们以前也不知道能不结婚!你姥姥说女大当嫁,我22岁就相亲嫁了。你不结婚,老了谁管你?"
老一辈的人认为结婚生子是人生必经之路,他们认为不结婚的话,老了会无人照料,生活会很惨的。总把 "养儿防老" 挂嘴边,可现实打了多少人的脸?
我爸妈生了我们姐弟仨,都在省内工作,一年到头,每人回家次数不超过四次。有次视频时,我爸对着镜头苦笑:"家里最亲的是电视,每天陪我从新闻联播看到天气预报。"
指望孩子不如指望自己。我见过太多老人,退休金卡攥在手里时腰杆挺直,一旦没了收入,说话都得看子女眼色。老话说 "久病床前无孝子",真到了需要人端屎端尿的时候,就算子女孝顺,久了也难免有怨言。
为什么父母明知结婚难,还拼命催婚?
那天和闺蜜在奶茶店聊起这话题,她突然说了句:"你发现没?催婚就像一场接力赛,父母急着把责任交棒给别人。"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封建社会女孩不嫁人要被征税,穷人家嫁女儿能换彩礼、腾房子,现在虽说没这些压力了,但"养女防老不如嫁女托孤"的观念还在。我同事小琳说,她妈每次催婚都念叨:"我们总有走的那天,你不结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老人家担忧的并非你的不幸福,而是他们离世后你会感到孤独无依。
还有更现实的——资源再分配。我老家有个表姐,考上公务员后没急着结婚,她妈急得直跳脚:"你不嫁出去,你弟买房的首付咋凑?"原来表姐每月工资有一半寄回家,一旦她独立生活,家里就少了份"补贴"。这种微妙的利益关系,在很多家庭里比感情更实在。
比起嫁得好,我更想活得飒 前几天刷到个视频,35岁的单身姐姐在郊区租了带院子的房子,养了三只猫,周末约朋友喝茶插花。评论区有人酸:"老了睡养老院没人管",她回复:"我每月存三千养老钱,60岁能有108万,足够住五星级养老院了。"
这让我想起我的大学同学小夏,每月雷打不动存两千块"孤独基金"。她说:"与其赌男人靠不靠得住,不如赌自己能活多久。"这话听着扎心,却比任何鸡汤都实在。我们这代人见过太多婚姻悲剧:全职妈妈离婚后连孩子抚养权都争不到,经济独立的女性却能在离婚时潇潇洒洒分财产。
那天和妈妈聊完,她突然叹了口气:"你们现在真好,想结就结,不想结就单着。我们那时候,连不结婚这个选项都没有。"我突然懂了——老一辈的催婚,藏着他们那代人对正常人生的执念,也藏着对未知风险的恐惧。
但时代早就变了。现在的女孩,能自己赚钱买花戴,能给自己兜底抗风险。与其纠结"嫁得好不好",不如先把自己活成"靠谱的人"。等哪天我们老了,就算坐在摇椅上看夕阳,手里有存款、身体没毛病,照样能哼着歌说:"这一辈子,值了。"
来源:老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