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基层治理启示录|福莱山街道凤城社区:以“后备箱经济”激活“社群基因”,构建商居共融生态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10:58 2

摘要:行动背景: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凤城社区以万达广场商圈为核心,6个居民区如卫星般散布在商业综合体周边2.3公里的半径内。商圈日均过万的消费客流与社区5000户居民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商圈500余家特色店铺的霓虹璀璨,一边是社区活动室常年冷清的尴尬现实。商户守着“

治理难题:商圈与社区“近而不亲”,万级客流难破服务壁垒

治理策略:以“后备箱集市”转动基层治理新引擎

行动背景: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凤城社区以万达广场商圈为核心,6个居民区如卫星般散布在商业综合体周边2.3公里的半径内。商圈日均过万的消费客流与社区5000户居民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商圈500余家特色店铺的霓虹璀璨,一边是社区活动室常年冷清的尴尬现实。商户守着“流量金山”却难触真实客群,社区捧着服务资源却找不到参与对象,商户与居民之间仿佛隔着一层透明的墙。如何打破空间与心理的双重隔阂,成为凤城社区基层治理的关键命题。

行动过程:

(一)从“固定商铺”到“移动商圈”的破冰探索

凤城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实地查看、商户访谈、消费数据分析等多维度调研,深入剖析“后备箱经济”的发展潜力。“后备箱经济”是指将传统摆在地面或手推车里展示售卖的商品放进汽车后备箱,通过装点彩灯和招牌在吸引顾客购买的同时,又能充分彰显摊主个性。“后备箱经济”具备三大核心优势,一是低门槛创业模式可以让摊主摆脱高额租金的束缚,能够有效降低创业成本与风险;二是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摊主根据客流、时间自主规划营业安排;三是开放式的社交场景打破了传统的商业壁垒,实现了商品交易与情感交流的自然融合。这些独特优势为“后备箱经济”在社区落地生根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从“手作温度”到“光影跃动”的多维绽放

“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充满烟火气息!”“现场好多活动,让人一下子就想起小时候!”。为满足居民对灵活创业、创意展示的强烈需求,福莱山街道凤城社区“车轮上的烟火市集”应运而生。市集上,数十辆私家车整齐排列,后备箱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创意的流动展台。手作精油皂散发着淡雅的草本清香,钩织发卡在夜灯下泛着点点暖光,非遗文创摊位前匠人挥毫签名,一旁的咖啡车研磨出浓郁香气。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方寸之地,不仅承载着创业者的奇思妙想,更展现着社区最鲜活的生活气息。

(三)从“单向灌输”到“沉浸参与”的功能转变

基于“烟火市集”的成功举办,凤城社区与万达广场携手合作,创新“市集+治理”融合模式,在市集现场搭建起“社区移动办公桌”,设立垃圾分类、美德信用、爱路护路、文明婚礼倡导等多个特色宣传窗口,巧妙借助市集人潮涌动的优势,以高清大屏循环播放社区活动精彩瞬间,同步发放图文宣传页,将政策宣传融入热闹的市集氛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成功打破了社区日常活动居民参与度低的困境,活动现场共有2000余名群众参与,并成功吸引4位居民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

(四)从“交易市集”到“社交乐园”的价值迁跃

如今的市集,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消费场景,摇身变为充满烟火气的活力社交场。集市内,摊主们卸下商业身份,化身故事讲述者,将创业历程与兴趣爱好娓娓道来,那些充满激情的追梦故事如同无形的磁石,吸引着志同道合者在此汇聚,勾勒出一幅温暖鲜活的社交图景。对年轻人而言,这里是逃离数字世界的理想港湾,他们暂别手机,穿梭于热闹的摊位间,在美食香气与欢声笑语中结识新朋友,通过手作体验和创意互动解锁生活乐趣。在轻松氛围中,工作、生活压力悄然消解,人们得以重拾生活本真,感受社区生活的鲜活与美好。

行动启示:凤城社区以“车轮市集”为创新载体,有效破解商圈与社区资源割裂、居民活动参与度低等难题,为商居融合提供了三重启示:一是需求导向破题是基础。通过调研精准锁定“灵活创业+流量转化”需求,以低门槛“后备箱经济”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商业人气与社区服务的双向激活。二是场景创新融合是关键。将流动摊位升级为“功能驿站”,嵌入政策宣传、志愿招募等功能,以沉浸式体验替代传统说教,吸引群众参与互动;同时融入手作、非遗等元素,打造“消费+社交”复合场景,激发年轻群体活力。三是多元协同机制是支撑。构建“社区统筹+商圈搭台+居民参与”模式,由万达广场提供场地、流量,商户、居民化身摊主与志愿者,形成“资源共享、治理共担、成果共惠”的共同体,实现商业生态与社区治理的同频共振。

来源:烟台开发区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