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创新打造“IE公社”力邀“无界创客”:共享现代化乡村社区,共建新型文明乡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11:23 2

摘要:澎湃讯5月15日,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建设暨“无界创客”招募计划发布活动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乡村振兴培训中心举行。活动正式对外发布塘口“IE公社”建设计划和招募理念,公布“IE公社”品牌标识和吉祥物,邀请全球“无界创客”到江门创业发展、旅居生活。

澎湃讯5月15日,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建设暨“无界创客”招募计划发布活动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乡村振兴培训中心举行。活动正式对外发布塘口“IE公社”建设计划和招募理念,公布“IE公社”品牌标识和吉祥物,邀请全球“无界创客”到江门创业发展、旅居生活。

活动由广东省文明办指导,江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开平市委宣传部及塘口镇党委联合主办。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陈晓建;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社长胡健;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维国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并为“IE公社”揭牌。

活动现场。南方日报杨兴乐摄

据介绍,江门市委宣传部作为“百千万工程”对口帮扶塘口镇的牵头单位,发起“IE公社”建设旨在强化“青年创业”与“数字文化赋能”特色,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以此深化乡村人才振兴、破解空心化难题,为“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这也是江门落实中央“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探索。

以“无界创客”激活侨乡振兴新动能

今年以来,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平市、塘口镇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首期聚焦三大任务:“IE公社”与“无界创客”计划: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平台,招募数字文创、电商直播等领域人才;侨乡新大众文艺社与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5月9日已率先启动,推动网络文学与侨乡文化融合;网络微短剧与影视拍摄基地:依托碉楼资源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何为“IE公社”?江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钢华在计划宣讲中介绍,“IE公社”是一个融合数字基因与乡土文化的创新实践平台。在互联网语境中,“I”人指内向人,也代表网络达人;“E”人指外向人,兼指旅游达人。寓意“IE公社”可以包容任何性格、任何特质的青年创业人才,共建共治共享文明社群。

“我们把来到塘口、加入‘IE公社’的人群定义为‘无界创客’,‘无界’理解为:地域无界、职业无界、思维无界、生活无界、社群无界。‘无界创客’是一群打破地域、行业、思维边界的新时代创新创业者,可能是自由职业者、远程工作者、数字游民、建筑师、乡村规划者、乡村创业者或创意工作者”高钢华指出。

“IE公社”与“无界创客”计划正是瞄准“数字游民”和创意工作者,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共享办公设施,符合政策条件的创业项目还可以申请最高30%的补贴,并通过“栖塘计划”配套人才公寓、饭堂等福利,解决其子女入学、医疗等后顾之忧,吸引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现代化乡村社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一方面,我们创新推出‘IE公社’项目,就是要为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IE公社’平台,构建共建共享社区生态,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为乡村振兴‘铸魂’”陈冀表示,“IE公社”项目就是要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通过“一根网线连天下”的“无界创客”招募计划,吸引各类青年人才汇聚于江门,“我们的理念是突破地域界限,让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汇聚塘口;突破产业界限,推动文创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突破身份界限,让各类人才都能在这里找到发展舞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塘口镇位于“邑美侨乡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下辖的塘口墟村(社区)曾因人口外流,仅剩9户人家留守。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文化为纽带,重构社会关系、激活侨乡基因,成功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形成“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乡村振兴新生态。

据统计,近三年塘口镇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成功实现了“人才逆袭”。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塘口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文化吸附和产业培育,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但如何持续优化生态仍是关键挑战。”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

“文明乡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IE公社’模式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硬件层面,“IE公社”计划通过四大空间创新,重塑乡村文明载体。公共空间“去边界化”: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实现服务资源高效共享;私域空间“公共化”:鼓励商家挂牌“文明实践点”,免费提供休憩、办公空间;全域空间“网络化”: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串联各类服务设施;产业空间“潮流化”:将咖啡馆、直播间变为“乡村创新实验室”,吸引青年人才扎根。

这种空间重构不仅提升了服务效能,更让文明实践融入日常生活。一位“新塘口人”表示:“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精神文明层面,塘口镇在实践中探索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风建设路径。通过出台“IE公社”公约条款,从共同信约、商户规范、创客守则等多个维度进行约定,以“社群共创”点燃乡村“文明星火”。

“文明乡风建设需要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开平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让‘无界创客’成为塘口圩的‘主理人’,共同打造共建共享的理想家园。”这种创新模式既保留了传统乡村的温情,又注入了现代社区的活力。

接下来,江门将以侨乡文化为纽带,以数字创新为驱动,构建“人才——产业——文化”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让“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等四类人在社区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共赢,让塘口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实践地、文旅融合的可持续社区、在地人共建共享的理想家园,形成“尊重传统、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新型文明乡风。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