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当五月的骄阳为淮河之滨的怀远大地披上一袭火红盛装,由“听她说”、怀远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火红五月·赏火红榴花”诗文诵读会,于5月15日下午在怀远县文化馆榴花剧院盛大启幕。安徽省文化艺术联合会、怀远县人大、文联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当五月的骄阳为淮河之滨的怀远大地披上一袭火红盛装,由“听她说”、怀远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火红五月·赏火红榴花”诗文诵读会,于5月15日下午在怀远县文化馆榴花剧院盛大启幕。安徽省文化艺术联合会、怀远县人大、文联、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关工委等单位领导,省朗诵艺术学会、民俗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家们,以及众多文学爱好者齐聚于此,以诗为媒,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约。清晨薄雾未散,省朗诵艺术学会、民俗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家们已驱车170公里奔赴怀远,车轮碾过晨光,载着对文化传承的炽热,只为让这场盛会绽放最璀璨的光彩。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文化根脉薪火相传。“青山一道同云雨”,怀远县人大副主任朱玉龙在致辞中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垓下悲歌”的典故为引,深情道出怀远与中华文脉同频共振的深厚渊源。他代表怀远县委、县政府,向远道而来的省城文艺界朋友致以热烈欢迎,并坚定表示,怀远正全力打造“中国石榴文化名城”。他期许各位艺术家以灵动笔触、激昂诵声,深挖石榴文化内涵,让这片浸润着《诗经》古韵的土地,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文艺光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文化动能。这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深情呼唤,更是对文化赋能发展的时代应答。
老报人、合肥领秀公益顾问杨永成登台致辞时,以“石榴红透千年史,粒粒皆含中华情”开篇,回溯石榴所承载的“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的东方智慧与团结奋进精神。他满怀感激之情,对怀远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听她说”等主办单位表达敬意,盛赞其以匠心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艺术与公益交融的平台。杨永成特别向省朗诵艺术学会、民俗文化艺术中心的会员们致敬:“你们以银发映初心,以诵声传文脉,跨越170公里山海而来,用岁月沉淀的醇厚嗓音唤醒千年诗魂,用矢志不渝的文化坚守为石榴文化注入时代生命力。”他强调,本次活动以“品石榴文化,诵劳动诗篇”为纲,将非遗花鼓灯的灵动、诗歌朗诵的深情与石榴文化的厚重有机融合,既是对农耕文明的深情回望,更是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发展的创新实践。他的话语如洪钟,号召众人以石榴“千子同心”的团结精神为纽带,共同书写文化繁荣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壮美篇章,让文化振兴的号角响彻皖北大地。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活动现场,27篇经典与原创佳作在朗诵者的深情演绎下焕发生机,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照亮文化传承之路。其中,金山朗诵的贾婷婷原创的《石榴礼赞》以“你将赤诚裹进层层红纱,把团圆酿成颗颗星火”,将怀远石榴的坚韧与温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妈妈的石榴树》则以细腻笔触,将亲情与乡愁融入榴枝摇曳间,引得观众热泪盈眶。这位深耕地域文化创作的诗人,曾以诗意语言诠释怀远的人文魅力:“在怀远,所有方言渐渐红透,陌生的手伸来,便结成了同胞。” 其笔下的方言与石榴一样,都是凝聚情感的纽带,让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情谊愈发炽热。当王秀琴、鲍远明联袂诵读《相信未来》,铿锵有力的语调中饱含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字句如金石掷地,让在场众人仿若置身于月光下宁静而壮阔的中华大地,将气氛推向高潮,也让文化自信的力量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此次诵读会的总策划贾婷婷,以“108篇”记述的石榴文章为灯塔,以文化公益行动闻名。多年来,她从王阳明心学视角出发,带领女性探索教育之道;走出国门,与华侨、国际友人共探文化奥秘;深耕淮北大地,播撒文化种子。在怀远的这场盛会中,她再次以文化为舟、公益为帆,串联起诗歌、非遗与石榴文化,让艺术光华润泽民生。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怀远县美术家协会杨耘老师的全力协调与精心安排,她忙前忙后的付出为活动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场诗文诵读会,既是怀远石榴文化节的华彩序章,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动彰显。在榴花灼灼的映照下,诗歌的韵律与怀远的历史底蕴、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不仅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将成为怀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吸引八方来客共赏榴乡风华,让文化的薪火在淮河之滨越燃越旺。它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怀远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也为更多地区提供了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范本,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牧婷)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