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犹如繁星般繁多,信息传播的媒介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现代的网络平台、电子书籍,无一不在为我们提供着海量的信息。
阅读媒介对自由阅读有什么影响?
仁和学习共同体.家学唐
格局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犹如繁星般繁多,信息传播的媒介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现代的网络平台、电子书籍,无一不在为我们提供着海量的信息。
阅读不同媒介的信息,其影响力堪称巨大。就拿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来说,许多家长和老师,当看到孩子捧着纸质媒介的书籍专心阅读时,便认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然而,一旦孩子选择通过电子媒介获取信息,比如在平板电脑上阅读,他们就觉得这并非是在阅读,而是在做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同样,孩子若是浏览与学科无关的信息,像是一些科普趣闻或者生活小常识,家长和老师也往往认为这不属于阅读。甚至孩子沉浸于漫画的世界,在他们眼中也不被视作阅读。这种对于阅读的认知,显然是一种极为狭义的看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阅读的形式和媒介一直在不断演变。在过去,纸质书籍是主要的知识载体,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媒介逐渐兴起。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媒介的变化,无疑会对孩子的阅读情绪和家长的反应带来显著的影响。即使阅读的内容实质相同,比如都是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介绍,但若媒介不同,孩子的情绪和注意力也会大相径庭。以电子媒介为例,其丰富的色彩和动态效果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兴奋,但也容易分散注意力;而纸质媒介则能给孩子带来更沉静的阅读体验。
同时,不同的阅读媒介还可能对孩子的视力、注意力以及信息获取方式产生各异的影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阅读,可能会导致孩子视力下降;电子媒介中过多的娱乐性元素,容易让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而纸质媒介相对单一的呈现方式,或许能让孩子更专注于文字内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为此,在仁和个性差异自主学中,我们不应限制信息传播的媒介,而是要将重点放在阅读后的分享与引导上。通过分享和探讨,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读内容,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让阅读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来源:家学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