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内蒙古化德县的历史沿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02:30 2

摘要:县城所在地,地处阴山余脉的云九山中,南、北、西环山,中间、东面是沟川,蒙名原叫-扎布斯尔-,汉语意译为-山间隙、山缝儿-。

化德县所在地区建国前属察哈尔省西北端的一个县份。

过去察南等内地人们习惯称张家口坝上张北县等地区一带为草地,称化德一带为后草地,但晋北人均称-口外-。

古代是各少数民族游牧之草原地带。

县城所在地,地处阴山余脉的云九山中,南、北、西环山,中间、东面是沟川,蒙名原叫-扎布斯尔-,汉语意译为-山间隙、山缝儿-。

化德地名普查档案介绍:-东嘉卜寺因地处山沟,以自然地理实体特点取名。

-(地名档案1982年8月19日)

2002年11月开始编修《化德县志》时,笔者去锡林郭勒盟档案馆查阅历史档案,2003年又参阅了张家口文史资料,其汉字写法都是-嘉普斯-,笔者意识到具体得名源于县城所在地是一个大山沟,即-北山对南山,大井沟(村)作分界,东西嘉普斯(村)在两边-的地形,这里人贯写为嘉木斯或嘉卜寺。

1949年建国后,县城关镇所在的第一区,曾称为嘉木斯区。

出于保留历史地名和便于各方面考证历史的需要,内蒙古地图出版社编委于1966年11月27日曾确定报批化德县城关镇更名为-扎布斯尔-镇,未获准。

嘉卜寺由古代的驿站、电话.电报站到民国初年建成汽车站,人们习惯称-站上-。

旅蒙商人牛进(1905年出生于河北唐县)的后代、三村的农民牛星于1992年告诉笔者,其父生前曾告诉他,古代和在没有汽车路以前,商贾行旅的老倌车、骆驼队、马队进站,都走的是古老的便道,即都是从朝阳路向西北沿小路,奔东嘉木斯山豁口,即原广播电视塔山南口,顺东嘉木斯山谷西行一里多北拐,过大井沟村后就进入嘉卜寺镇内。

这里,古代属北方蒙古游牧民族之察哈尔牧地。

-察哈尔-系蒙语,汉意为遥远的意思。

(《康保县志》载)这一带于清初时(1635年)皇家设八旗、四牧群(又称十二旗群)。

化德县地域主要是属内蒙古商都牧群和镶黄旗牧地范围。

具体以库伦路,即-张库-(张家口至蒙古国库伦,1924年改为乌兰巴图)古商路或化张公路为界,路西是商都牧群,(又称商都马群、,马群旗。

张北县旧地图标识为大马群地)路东属镶黄旗牧地。

历史上-商都-是专为皇室饲养军马的地方,俗称-阿都钦-,-镶黄…‘法尼钦’-,是专为皇室祭坛、庙和膳房供应牛羊的地方,俗称-法尼钦-,二者都是为皇室提供军马、肉食的地方。

库伦路西商都牧群即马群旗的旗庙,就是居化德县境内西南白土卜子乡尔力格图村大庙沟自然村内的大马王庙—哈音海尔瓦庙,亦是马群旗的旗衙门所在地。

该庙系康熙五年(1666年)由西藏来的传教喇嘛建造,清圣祖又给该庙取名广益寺。

库伦路东镶黄旗的旗庙,古代以来曾向后一迁再迁,后迁在化德县达盖滩附近。

镶黄旗大庙原称胡少音庙,系康熙十四年(1675年)西藏喇嘛雅如伦在镶黄旗巴彦特拉苏木莫日格其嘎查境内建造,庙宇附近原建有旗衙门一处。

商都马群旗旗庙,因不堪战乱和土匪扰害及日本人崇拜成吉思汗,于1936年由日本人出资搬迁到离现镶黄旗址北约十五里的哈音海尔瓦苏木境内。

文革中遭到毁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小规模恢复修建,现在旅游-香火-非常旺盛。

而原镶黄旗大庙即胡少音庙,文革中遭到毁坏后没有重修建。

县城所在地嘉卜寺原来也有一座古庙,大约属-苏木-级的,有两低一高三间大房,人们称小马王庙,何年所建难以考证,1934年建县后因年久失修,于1944年以后逐渐倒塌。

1947年国民党在县城内建成孔子庙一处(地址在原公安局附近),在第二次解放后倒塌。

县城嘉卜寺南山,即空军雷达站山,是云九山主峰,海拔1622米,也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名山之一。

山顶原有古代蒙古民族堆石而成的十三个-敖包-,过去是当地和周边远近少数民族祭拜天地山川的地方。

县城西南约五华里的西嘉卜寺村西,有数条山沟,其中一条山沟叫水泉沟,有着美丽自然景观,可供休闲旅游观光。

清末光绪年间实行移民垦边以后,原察哈尔的-口外-察北草原,继张北县建县后,于民国四年(1915年)商都县建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康保县建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增设化德县设治局,具体由原属商都的第五区划入七个整乡、两个半乡、原属康保县一区屯垦乡的28个村和察哈尔省教育厅学田地三部分组成,共设一镇十一乡。

此后,在建县选址、定县名、迁建址等方面发生过很大的争议和变化。

如初建县时,是建在宽阔平坦、山青水秀的朝阳镇还是建在风口大沙沟的嘉卜寺,发生了争议,经察哈尔省主席、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出面调停后才建在嘉卜寺。

1936年日伪统治后,德王与其伪蒙古军政府占领化德县,并改为德化市(蒙名为:额尔德木索雅图浩特);1947年国民党重新占领后,将化德县改为新明县;1949年第二次解放以后,我党将新明县名废掉,改回化德县。

1958年,化德县曾决定把县址迁到朝阳镇,并进行了规划和建设的实施,后因1960年国务院批准决定将化德县合并于镶黄旗,朝阳镇停止了建设。

此后,镶黄旗确定在原县城后三道沟村北的豪义哈达钨矿矿区重建镶黄旗旗址,因1963年国务院批准决定化德县镶黄旗分设,新旗址停建,镶黄旗旗址仍在新宝拉嘎镇,恢复后的化德县县址仍设在嘉卜寺(现长顺镇)。

来源:手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