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场音乐会由天津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和民乐系主任张海峰、陈军共同策划,马丁执棒指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呈现了作曲指挥系教师创作的9部以天津地域文化为灵感的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
用多元音乐语言展现城市气质(主题)
天津日报讯(记者 王洋 摄影 姚文生)昨晚, “海河颂——天津我可爱的故乡”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
本场音乐会由天津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和民乐系主任张海峰、陈军共同策划,马丁执棒指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呈现了作曲指挥系教师创作的9部以天津地域文化为灵感的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
演出在张大鹏、张倚赫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春潮》中拉开序幕。作曲家巧妙地运用天津塘沽民歌《冬网号子》和津南民歌《绣荷包》的音乐素材,通过民族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生动地呈现了天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形象。随后,朱培宾创作的《海门慈筏》将观众带入深邃的文化沉思,仿佛诉说着漕运文化的千年传承;任丹丹创作的《津津乐道》则展现了轻松欢快的市井风情,板胡与三弦音色的精彩对话与乐队形成呼应,将相声艺术中的“捧哏逗哏”转化为生动的音乐语言;王瑞创作的《海棠花开》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津城的浪漫图景;刘音彤创作的《天津风采》采撷传统叫卖调的韵律,以管乐的亮烈、弹拨乐与弦乐的灵动与悠扬、打击乐的热情,构建起老城厢的时空画卷,尽展城市风采。
王鹏创作的《海河的风》采用三部曲式,以抒情的圆舞曲开始,融入天津地方曲调,用音乐描绘城市精神,以激昂的锣鼓声结束;傅红妹作词、张瑞作曲、王瑞配器的《团泊湖的秋天》,用悠扬、柔美的音乐描绘了天津的自然风光;杨愷创作的《九河之舞》将天津民间音乐元素与民族管弦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最后,刚妍创作的《远航》以弹拨乐群的“颗粒性”音型描绘大海的波涛汹涌,以悠长的线性旋律勾勒千帆竞发的宏伟航程。此外,音乐中还引入丝绸古道的舞蹈主题,通过音乐跨越时空,展现了不同文明的相互对话。乐曲最终以全奏“远航”主题收尾,象征天津作为港口城市正逐梦深海,扬帆起航。
整场音乐会通过丰富且多元化的音乐语言,展现了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的时代气息。张海峰表示:“‘海河颂’旨在歌颂天津,天津建城已有621年,文化底蕴深厚。这次的音乐会是一种探索性尝试,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挖掘天津本地的文化元素,包括说唱艺术、戏曲、语言特色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特点等,都会不断地在舞台上展示。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要通过演奏和创作传播本土文化,展现城市的形象和艺术气质。”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