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医风采|以匠心守护脊梁 用仁术重塑新生——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张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13:52 2

摘要:为进一步弘扬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健康山东云平台持续推出“鲁医风采”系列,介绍山东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凝聚建设健康山东的力量,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健康山东云平台持续推出“鲁医风采”系列,介绍山东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凝聚建设健康山东的力量,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图为张震在做手术

张震,2025年3月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多年来,张震专注脊柱手术微创技术研究与应用,力求让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帮助患者“挺直脊梁”。

初探微创,小发明重塑患者新“膝望”

1996年,张震从当时的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骨科大夫。当时微创医学理念兴起,他深受吸引。在院领导支持下,张震接受系统的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考取硕士研究生,并前往国内外专业特色医院进修。

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张震创新设计了导向复位植骨器,率先开展导向复位植骨器辅助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折,该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和济南市科学技术奖。新技术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节省了治疗费用,这坚定了张震探索微创医学的决心。

“螺蛳壳里做道场”,镜下手术让患者重新站立

多年前,一名坐着轮椅的患者找到张震,这名患者因胸椎管内肿瘤导致下肢无力、无法站立,若不及时治疗将完全瘫痪。张震评估风险后,决定为其实施显微镜手术。当时,在济南尚无开展此类手术先例,但张震凭借进修时积累的经验,精心设计手术方案,大胆施术,成功完成全市首例显微镜辅助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很快就能站立行走。在张震的推广下,显微镜手术成为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常规手术。此后,他又开展了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为众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解除病痛。

首例,机器人脊柱手术领跑智能医疗时代

2017年,杨先生从高处跌落致腰1、2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最佳方案,但该手术对精度要求极高,传统操作难以保证螺钉位置精准。张震借助自身经验和骨科机器人优势,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大幅缩短,出血量少、创口小,患者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床活动。这台手术填补了济南市骨科手术机器人脊柱手术的空白。此后,张震积极参与筹建国家骨科机器人典型应用示范中心,承担科研工作,授课、手术示范百余场,推动骨科手术向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发展。

授人以渔,“网红医生”带着患者“椎求”健康

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张震是脊柱外科一病区的负责人;走出医院,他有着多重身份。2009年,他参与济南市卫生支农工作,在商河县龙桑寺镇卫生院,面对患者因骨病卧床的状况,他自制手术支架、设计牵引架,开展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手术和髋关节置换手术,帮助患者重新站起。2017年,他支援湘西民族中医院,到达当晚就组织教学查房和手术器械培训,指导开展当地首例椎间孔镜手术等新技术。支医过程中,他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将所学传授给当地医生。

张震深知健康知识普及的重要性,他开展“‘椎’求健康”系列讲座,走进社区、田间地头义诊、普及健康知识,并积极配合媒体制作健康知识传播产品。随着移动网络媒体兴起,张震又借助自媒体平台传播健康知识,吸引了近13万粉丝关注,成为“网红医生”。

张震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无论是提升技术水平,还是传播健康理念,都是为了让患者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明天。在漫长的从医道路上,他始终站在患者身后,为他们的健康“撑腰”。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