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吉林省肢残人协会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组织50余名肢残人士代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残疾人创业标杆、观摩助残模范阵地、共话融合发展路径,奏响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与全社会助残惠
以奋进之姿
谱写新时代自强篇章
5月15日,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吉林省肢残人协会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组织50余名肢残人士代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残疾人创业标杆、观摩助残模范阵地、共话融合发展路径,奏响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与全社会助残惠残的协奏曲。
轮椅上的振兴力量:从“生命突围”到“产业突围”
首站抵达肢残人王小刚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千亩有机稻田碧浪翻涌,全自动碾米生产线轰鸣运转,40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车间内,印有“常青树”商标的精品大米正装箱发往全国。这位高位截瘫13年的创业者,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产销一体化产业链,年均创造就业岗位120个,带动农户增收超30%。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创立的常青树志愿服务队累计资助32名困境学子,其中14人考入高等学府,将“助人者自助”的精神薪火相传。面对参观者,王小刚轻抚轮椅扶手笑道:“土地不会嫌弃行动不便的人,只要精神站立,轮椅也能耕出希望。”
教育赋能的破壁实践:打造残健融合新生态
第二站走进吉林省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响水校区。作为省内首家残疾人全免费职业教育机构,该校由省肢残人协会主席郎小明于2012年创办,现已形成“技能培训+创业孵化+数字赋能”三位一体帮扶体系。学校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零收费服务,电商直播基地的残疾工作者娴熟演示着带货技巧。郎小明介绍,学校各项爱心行为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创建的“东北科技创业就业生态圈”已为百余名残障人士提供零成本创业支持。“教育是打破生理桎梏的终极武器。”他指着校训墙上的“知创未来”四字强调。
指尖绽放的生命美学:手工艺里的共富密码
在创新创业交流会上,国家级“美丽工坊”创始人刘影展示的钩织作品引发赞叹。这位肢体二级残疾的艺术家,以《冰雪奇缘》系列串珠文创斩获吉林省残疾人双创大赛二等奖,其工作室构建“设计研发—手工制作—多渠道营销”闭环体系。她举起一件融合朝鲜族刺绣与现代流苏元素的胸针说道:“每件作品都是残疾伙伴的生命叙事,我们拒绝悲情营销,只用审美价值赢得市场尊重。”
共绘奋进蓝图:构建助残事业发展共同体
座谈会上,三位典型代表与参访者展开深度对话。王小刚解析农业产业链协同经验,郎小明分享新媒体赋能残障就业案例,刘影揭秘手工艺品牌化运营策略。省肢残协会主席郎小明总结道:“这场行走的课堂证明,当残疾人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产业升级的参与者、文化传承的创造者,所谓‘障碍’终将化作奋进路上的垫脚石。”
活动尾声,50名肢残人士代表在校园广场呐喊口号“弘扬自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加油!”在多角度镜头下,阳光将他们的身影投射成大写的人字——这既是生命的宣言,更是对全国助残日主题的生动诠释: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没有一种力量比自强更磅礴,没有一种团结比共进更温暖。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