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免费赠送鸡蛋、食用油、小家电的幌子,租用场地向老年人推销药品、保健品,吹嘘产品具有“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等神奇功效,吸引老年人掏钱购买。
最近
社交平台上爆火的小孩哥
在尿都憋不住的年纪
却接住了梗
好久不见
药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
再也不见!
看见这些词
马上启动“避坑雷达”!
❌ 量子治病 ❌祖传秘方
❌航天科技 ❌政府合作
为帮助老年消费者
科学选购药品、保健品
有效规避虚假宣传风险
鹭哥整理了
以下消费提示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免费赠送鸡蛋、食用油、小家电的幌子,租用场地向老年人推销药品、保健品,吹嘘产品具有“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等神奇功效,吸引老年人掏钱购买。
提示
世上没有灵丹妙药,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普通食品宣传医疗功效及保健功能。
消费者要擦亮双眼、保持警惕
对“绝对化”用语
和不实承诺要多打几个问号
不给违法商家可乘之机
一些不法商家以免费量血压、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为幌子,通过伪造检测数据或体检报告、播放虚假宣传视频等手段,夸大药品、保健品功效,劝诱老年人购买。
提示
“免费午餐”背后往往暗藏猫腻。老年消费者要正确看待疾病,有些慢性病是伴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速效”方法,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养成好习惯、保持好心态才是治病之道。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精心包装的“专家”“名医”“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以免费诊疗为幌子,谎称老年人患有某些疾病,进而宣传治疗手段,兜售“特效”商品。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医疗、药品等广告不得利用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
老年消费者要特别留心
所谓的“专家”“名医”
很多实际上就是
穿着白大褂的营销人员
推销商品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一些不法商家采取上门探访、赠送礼品、帮做家务、陪聊解闷、认爹叫妈等“温情攻势”,在博取老年人信任后极力推销商品。
提示
牢记老祖宗“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教诲,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切忌为了感谢他人或碍于情面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
一些不法商家使用“量子科学”“航天科技”“生物磁疗”“战略合作”等概念进行宣传营销,让老年人误以为买到的是科技感满满的商品。
提示
大打“科技牌”是老年市场营销常用的套路,其本质是利用老年消费者对科技的崇尚心理推销商品。要谨记越是鼓吹高科技,越有可能是普通商品。
01
辨需求。保健品本质上属于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老年消费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服药物,或用其他产品代替药物。
如果要补充基础营养,可先到正规医院向保健医生咨询,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经临床验证的保健品。
02
查资质。经营药品需取得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处方药还需执业药师审方调配才能销售。经营保健品需取得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预包装食品备案。
消费时,一定要查看经营者是否取得相关资质,并注意查看产品是否正规生产。“国药准字”是正规药品的身份标志,境内药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H(Z、S)+四位年号+四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保健品则需有“蓝帽子”标志以及“国食健注G+四位年号+四位顺序号”。
以上相关信息都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支付宝、微信“扫一扫”等途径查询,假货通常没有批准文号或标注虚假的批准文号。
03
看外观。合格的药品、保健品包装外观颜色纯正、印刷精美、字迹清晰,产品颜色均匀、表面光滑,无花斑、裂片、潮解等问题。
假货的包装质地较差,外观颜色不纯正,字体和图案印刷粗糙,产品大多颜色不均匀,有花斑,糖衣存在褪色露底、开裂等现象。
04
认标签。合格的药品、保健品包装上有激光打印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保质期),三者缺一不可,而假货常有缺项或使用油印粘贴批号和日期。
05
留凭证。要保留好购物发票、产品说明书、宣传材料、付款记录等,线上购买的要保留好与销售人员的聊天记录、电子支付记录等。
当您发现消费权益受损时
及时提供相关凭证
向商家提出退货、退款等诉求
优先选择原支付路径返还
若商家拒不处理
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涉及金额较大、人数较多时
可向警方报案
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来源:珠海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