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位医生的出轨丑闻到中国最顶级医学院整整一项招生计划陷入舆论风暴,4月末,中日友好医院的前副主任医师肖某,和协和医学院毕业生董某某,成了全国最有名的医生,尽管此时他们恐怕希望自己默默无闻。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从一位医生的出轨丑闻到中国最顶级医学院整整一项招生计划陷入舆论风暴,4月末,中日友好医院的前副主任医师肖某,和协和医学院毕业生董某某,成了全国最有名的医生,尽管此时他们恐怕希望自己默默无闻。
5月15日,丑闻曝光不到三周,政府机构的初步调查结果公布,通告核实了肖与董的不当关系,同时确认在24年7月的一次手术中,肖确实“擅自离开手术室并带走手术助手”。
此前检举曝光的内容里,上述发生在手术室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可算是肖某争议最大的行为之一。肖后来称自己只是离开20分钟吃降压药,冲突是由于护士有问题。这些辩解颇为荒唐,例如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离开时沟通过还会回来以及大概要回来多久。
此前中日友好医院是解除聘用关系,这应是医院能对肖做出的最严处置,这次调查通报,肖被进一步吊销医师执照,5年禁止从业,也可以说是相关政府机构能给出的顶格处罚。给出的处罚原因不仅有擅自离岗的违规行为,还有与董的不当关系。由于董当时是肖指导的规培生,发生不当关系存在严重利益冲突。被认定 “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规范”,没半点冤枉。
总体而言,肖的处罚都是基于此前检举内容,此前媒体报道里也 基本都核实过,并无令人意外的情况披露。但董的处罚却不同,出现全新信息:入学资格造假。
肖董二人不当关系被举报后,人们发现董毕业于协和4+4,这个与中国传统医学教育差别不小的学制,让4+4成了舆论焦点。
此前网络舆论质疑董毕业的巴纳德学院是否是好学校,是否有资格报考4+4。这些都属于谣言,巴纳德学院确实是美国排名靠前的文理学院,毕业证来自哥伦比亚大学,也符合 协和“4+4”2019年境外招生标准:2018至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的本科毕业生。
但是,这次调查披露报考4+4必须修完的“66学分的医学预科课程”里,董的“大学物理AI、大学物理AⅡ、有机化学B、无机化学B等4门课程,共计16学分系伪造”。
这也意味着董本来不具备报考4+4的资质。
丑闻曝光后,董的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引发关注,包括毕业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学生署名膀胱癌诊疗指南第一作者。这些都让4+4陷入更大非议,此次调查也基本坐实董的论文不规范问题,包括毕业论文存在内容抄袭,不当署名,重复发表。
最终结果是董与学历相关的学位证、毕业证,与行医相关的 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均被撤销。
这应该也是董可能受到的顶格处罚,亦不冤枉。与学历相关部分,入学资格与论文均有问题,被撤销不奇怪。行医相关的资格证本就基于她的学位,学位被撤销后自然也应受影响。此外, 与肖的不当关系,以及被检举的拒绝科室轮转等都让处罚董的行医资格合情合理。
肖董两位当事人都受到了最严厉的处罚,一切是否就尘埃落定了呢?或许在此刻,我们需要思考,原本属于桃色新闻的肖董丑闻,为何会在这个注意力日渐短暂的时代,不仅成为整个中文网络乃至社会最关注的话题,还 在一周多的时间里一直热度不减。
最初的热门无疑有桃色新闻本就更引人关注的因素,毕竟大家都对“时间管理大师”好奇。
可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被人们持续关注,显然不是靠肖某的时间管理能力。个人认为,是因为肖董的丑闻戳中了当代社会最令人焦虑的两大话题:医疗和教育。
医疗与教育,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可这又是两个总令人难以满意的领域。这当然有领域特殊性的因素,像是医疗,生老病死是再好的医疗条件都无法打破的自然规律,必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结局。而教育,很多人处于既认为自己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又恐惧自己学得不够的夹缝状态。就算那些考上顶级名校的天之骄子,恐怕也不免会不满自己活得太卷,太累。
但医疗与教育的焦虑,还有很大一部分源自两大痛点:质量与公平。肖董二人偏偏同时踩中两大痛点。
什么是医疗里的质量?医生不在手术途中出于个人感情问题和同事大吵大闹, 突然甩手不干,这应该是所有人对医疗质量的最低预期了——或许绝大部分人都没法把自己的预期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因为这就是离谱。
如此突破人们对医疗基本质量预期的事居然就发生了,而且还发生在一家顶级医院里。这当然会引发广泛关注与不满。
医疗、教育的质量与公平问题,也是为什么协和4+4转眼间陷入肖董二人桃色新闻曝光后的舆论风暴中心。
模仿美国医学院教育的协和4+4,可以说是脱离中国主流教育体系包括医学教育体系的小众存在。随着肖董丑闻,这个过去鲜为人知的4+4一夜成名,而大家对它的种种质疑,也多是基于质量与公平的疑虑。
别人读医是5+3+3或是8年制,董本科读了4年经济,再读4年医就是医生,水平能行吗?这是对4+4质量的担忧。
别人辛辛苦苦读医很多年,要进个好一点的医院还很难,4+4就读了4年医学院,去的医院都很好。这是对公平性的不满。
更不应忽视的是,在教育领域,质量与公平有关联。我们对名校有很高的质量预期,比如协和毕业的学生在公众眼里就该是非常优秀的医生。这种预期也意味着名校毕业生带有光环,会有更多机遇——拿着协和的文凭,就是比普通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更有机会入职理想的医院。
也正因此,评价协和4+4或者任何一个名校的新教育项目、新学制,都应顾及质量与公平性两个方面。
协和4+4好不好,对不对,不是董一个毕业生决定的。应该看的是,第一,作为发医学博士文凭的专业,协和4+4是否在培养且能培养合格的医学博士,这是我们对它的质量期许;第二,作为一流名校,协和4+4的入学名额,作为稀缺的,可能改变学生一生走向的教育资源,是否做到且能做到公平分配。
教育里的质量与公平在具体评判时并不容易。一个班上的学生,成绩总会有参差不齐,不能仅因某门课稍微差一点就说这个学生不行;就公平性而言,也需考虑标准测试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才能、潜力。高考只是在很多人眼里最公平,不代表它真的最公平。
可一些基本的质量、公平标准还是应该遵守。
而在调查通告里,教育公平性上,伪造预科选修课程,不符合申请资格却被录取;教育质量上,毕业论文抄袭、学术论文署名不当。
这些当然是董的行为,可是作为学校,协和有责任去审核、制止那些不当行为。
伪造学分可以说是整个调查通告里最令人惊讶的信息。协和4+4陷入争议后,不少为4+4辩护的人都提到选拔过程严格。学生要修医学预科,还有参考美国医学院入学测试MCAT的笔试,以及协和内部专家的面试。
如果真能照此执行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录取学生的质量,可是为什么一个四门预科课程造假的学生能蒙混过关?个人经历,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国外毕业后工作,学历、成绩单都需要学校出具的正式文件。我实在无法理解,伪造学分怎么就没在申请过程中被查出来。
卫健委的调查不过两周,就查出学分造假,可能也就是与董的本科学校核实,协和在招生时连这都不做的吗?如果董真的没学过大学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又如何考过了据称模仿MCAT,数理化都要考的4+4笔试?
如果连如此荒唐的学分造假都不设防,又何来公平性的保障?
至于董的论文问题,一些专业人士也提到中国医学教育里对学术研究的要求过高,逼着医生、医学院学生发论文。这种偏颇的评价机制固然有问题,可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不是默许以各种学术不当的行为来凑论文。而且别忘了董就读的是国内顶级医学院。就算当下过度侧重论文的评价方式有错, 毕业论文抄袭,署名不当,似乎也有违顶级学府的身份。
如今被顶格处罚的是肖董个人,按他们的行为,如此重罚并无不妥。但回过头,当初真正引发广泛关注与质疑的,又岂是这两人的个人行为?难道不是与两人背后的一家顶级医院与一家顶级医学院,两个机构的某些作为与某些不作为。
诚然,董一个人的过失不决定协和4+4的是非对错,更不能代表被波及的中日友好医院与协和。但在肖董二人的荒唐闹剧之下,无论协和还是中日友好医院,说是都有些令人失望的地方,恐怕并不过分。
关于4+4,通告里的一句“ 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教育部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进行全面评估,督促改革完善”,留下了各种猜测空间。个人观点,与其坚决指责4+4不好或坚信4+4就是正确的学制,不如希望尘埃落定后,无论是否还有4+4,教育都能关注质量与公平,而公开透明或许是追求质量与公平道路的最好方式。
前沿医药,请关注
来源: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