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四局“跨界”种粮,是闹剧还是喜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15:16 2

摘要:近日,中铁十四局在山东东营种植小麦的情况引发广泛讨论。航拍画面显示,其承包的约1.45万亩田地麦苗稀疏,与普通农户的麦地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迅速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各种质疑声纷至沓来。有人怀疑中铁十四局承包耕地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和低息贷款,也有人认为这是企业不

中铁十四局“跨界”种粮,争议背后意义几何?

近日,中铁十四局在山东东营种植小麦的情况引发广泛讨论。航拍画面显示,其承包的约1.45万亩田地麦苗稀疏,与普通农户的麦地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迅速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各种质疑声纷至沓来。有人怀疑中铁十四局承包耕地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和低息贷款,也有人认为这是企业不务正业,与农民抢饭吃。那么,事实究竟如何?中铁十四局“跨界”种粮又有着怎样的深层意义?

中铁十四局所承包的东营垦利区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在接手之前,由于盐碱化问题严重,这片土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中铁十四局通过技术改良,如降低土壤盐碱度、提升有机质含量等措施,将其转化为可耕种的农田,这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种植进度来看,首轮8000亩冬小麦仅用3天就完成播种,展示了其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能力,这是普通农户难以企及的。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小麦种植稀疏照片,很大可能是改良后的盐碱地种植区,考虑到土地改良需要周期,今年又属试验性种植,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

在补贴和贷款方面,国家有着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中铁十四局强调补贴以实际粮食产量和耕地质量提升为衡量标准,并非随意发放。利用土地经营权获得的贷款,也仅有评估的40%,远低于其他商业贷款。此前中铁十四局在吉林改良的盐碱地实现亩产588公斤水稻,并已通过验收获得认可,这也证明了其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成果。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铁十四局“跨界”种粮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符合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导向。国家一直将粮食安全视为战略重点,鼓励企业开垦荒地、改良土地。中铁十四局利用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积累的机械化作业、项目管理能力及资源整合经验,投身农业领域,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及基建市场饱和,建筑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率逐渐走低。中铁十四局进军农业,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降低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范例。

当然,中铁十四局此次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在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如何让先进技术与农业实际情况更好地结合,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问题。

中铁十四局“跨界”种粮虽饱受争议,但不能简单地否定其背后的积极意义和战略价值。在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杏坛有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