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跟党委步伐,通过强化平台载体、丰富代表活动、立足多维度实践,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有
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跟党委步伐,通过强化平台载体、丰富代表活动、立足多维度实践,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有效推动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全力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筑牢根基。
一是规范化提档升级“家站”。宁陕人大制定《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家站平台建设的通知》,明确建设任务、标准及活动要求,压实代表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责任。同时,出台《宁陕县各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布置参考方案及相关制度》,完善代表工作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常态化,进而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目前,全县按照“五有”标准建成46个代表家站,实现县、镇、村全覆盖,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家)开展活动,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
二是建设智慧化履职平台。“宁陕智慧人大”平台App和宁陕人大网站及公众号的建成,让人大代表通过宁陕人大网站和智慧人大,即可实现重要发布“码上看”、代表建议“码上提”、民生实事“码上督”、人大知识“码上学”,有效实现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提高人大工作质效,让社情民意更畅通、代表履职更便捷。
为精心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样板,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积极丰富代表活动。
一是推进票决监督增添决策活力。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围绕群众需求优化升级该制度,每年票决产生县级民生实事项目20项、镇级60余项,并建立“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验收”工作闭环监督机制,实行民生实事清单制全过程监督。同时,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开展集中专项视察和专题询问,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激发代表主体意识和履职活力。
二是主动参与网格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宁陕人大建立“县镇人大+人大代表+选民”工作机制,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助力社会治理”活动,将700名四级人大代表下沉到全县网格。采取“线下+线上”联动方式,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热点难点问题,走访群众6000多人次,梳理转办意见建议1200条,有效解决一批民生实事,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宁陕县人大常委会严把入口关,选精选好人大代表同时,让代表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一是在重大事项决定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修订《宁陕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和保障常委会依法行使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职权。聚焦县委中心工作,坚持抓大事、议大事,精准选题、靶向发力,依法审慎对拟申报发行专项债券资金、宁陕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财政预算调整、民生实事票决项目承诺事项调整等涉及资金、规划、民生项目的5项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决议,切实发挥重大事项决定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是在监督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实事票决项目、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议题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通过督进度、找症结、提建议,对重大项目的提出、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期限等,予以专项审议,助力项目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
三是在代表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宁陕人大不断健全县镇人大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全覆盖制度,累计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建议600余条,办结率90%以上。持续深化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政府领导领办、相关委室专项督办、代表工作机构协调督办工作机制,“点对点”反馈情况,“背靠背”签署意见,推动建议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让代表提出的一大批“金点子”有效转化为惠民利民的“金果子”,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成效。(罗友萍 程志林)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