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上汽集团旗下安吉物流所有的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9500车位甲醇预留远洋汽车滚装船被命名为“安吉安盛”号,并于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开启首航。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5月15日,上汽集团旗下安吉物流所有的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9500车位甲醇预留远洋汽车滚装船被命名为“安吉安盛”号,并于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开启首航。
拥有9500车位的上汽“安吉安盛号” 上汽集团
新船此次将搭载MG3、MG HS、MG Cyberster等上汽自主车型近5000辆,以及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等中国品牌汽车驶往欧洲。该船也刷新了今年4月27日从江苏太仓首航巴西的比亚迪“深圳号”(9200车位)的全球最大滚装船纪录。
随着全球最大滚装船装载量纪录被中国汽车制造商和造船企业接连刷新,中国汽车出海事业正驶入更加自主的新航道。
中国车企破局运力瓶颈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2024年的汽车出口量已达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在近些年全球贸易局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达成这一成就可谓来之不易。2025年前4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64.2万辆,同比增长52.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620万辆,同比增长5.8%。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内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将海外视作开拓业务和提升利润规模的新航道。然而,用于汽车装载运输的滚装船运力,却成为制约中国汽车海外扩张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中国拥有33艘汽车运输船,同样作为汽车出口大国的日本和韩国,其规模分别为283艘和72艘,且大多服务于本国企业,进一步挤压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运输空间。
而供需的失衡,也导致滚装船租金飙升。航运商业数据提供商Vessels Value的数据显示,2020年,6500车位滚装船的日租金约为2万美元,至2024年则已高达12万美元左右。此外,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全球航运面临更高风险,变相影响了运输成本。
面对出口运力短缺和成本压力的现实挑战,2023年5月,商务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运输保障,促进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开展中长期战略合作,鼓励航运公司加快建设滚装船队,扩大汽车出口运力。
而中国头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更多自主权,也加快启动了自营船队的建设。
上汽“安吉安盛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滚装船 上汽集团
就此番首航的上汽“安吉安盛”号而言,该船型总长228米,型宽37.8米,尺度与布置基于上汽出口主打车型定制优化,船舱采用长直坡道设计,可大幅提高港口装卸效率;并集成应用了空气动力学船头和多种先进节能技术措施,服务航速可达18.3节。
更重要的是,新船入列后,上汽安吉物流的整车物流运输自营船队已扩容至35艘(包括11艘江轮、9艘内贸海轮、15艘外贸海轮),规模年运力将提升3万辆汽车。
根据规划,到2026年,上汽安吉物流外贸远洋船队的规模将达到22艘,航线资源覆盖西欧和地中海区域,墨西哥、南美西、东南亚、澳新以及中东等中国车企主要出口目的地,将建成60万辆年运力的远洋运输船队。
除上汽集团外,比亚迪、奇瑞等多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近年纷纷布局滚装船业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于2022年末向国内船厂下订6艘滚装船,总价值近6亿美元。自2024年以来,比亚迪已陆续运营4艘滚装船。就在不久前,比亚迪9200车位的“深圳号”在江苏太仓首航,是上汽“安吉安盛”之前最大的滚装船;而比亚迪下一艘9200车位的“长沙号”则计划于5月交付,第六艘“西安号”也预计年内投入使用。
据统计,在自建滚装船队后,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通过滚装船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运送了超2.5万辆新能源汽车,运输周期缩短15%,物流成本降低了20%。
此外,2023年初,奇瑞汽车也向芜湖造船厂下单3艘7000车位的LNG双燃料汽运船;今年1月,奇瑞的首条远洋汽车运输船首航欧洲,第二艘汽车运输船则将在今年6月下水,第三艘也在加紧建造。
庞大原生动力驱使出海扩张
同时,海外业务的持续突破,也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建立大规模船队的原生动力。
作为最早开启出海步伐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早在2001年就第一次实现乘用车产品出口;至2013年,上汽集团在泰国建立汽车工厂,开启本地化运营的海外战略2.0阶段。截至2024年年末,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过550万辆,连续8年汽车出口量位居第一,成为出海最多的中国汽车企业,且连续3年在海外的年销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在欧洲发达国家的销量占比更达到25%。
而在刚刚闭幕的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汽集团又对外发布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未来3年将打造包括SUV、轿车、MPV、皮卡在内的17款全新海外车型,搭载全新HEV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将覆盖全球主流细分市场,固态电池等技术也将实现落地应用。
随上汽“安吉安盛号”出口欧洲的MG品牌汽车 上汽集团
此外,上汽集团的海外业务并非单纯的汽车生产销售,而是全产业链出海。目前,上汽已经建立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比亚迪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2024年共计出口汽车43.3万辆,同比增长71.8%,增速位居中国品牌第一。目前比亚迪汽车已达全球六大洲的10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销往全球超过400座主要城市。
奇瑞汽车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2024年共计出口汽车114.5万辆,同比增长21.4%。目前奇瑞业务已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汽车用户达1572万,其中海外用户达450万,成为第一个累计出口销量突破400万的中国品牌。
更大规模、更多挑战
不过,在中国汽车运输船队日渐壮大的过程中,更多的风险与挑战也随之而来。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28.4万辆,同比增长6.7%,占全年出口总量的22%。
而相较一般货品和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远洋运输过程中对船运有着更多掣肘。例如,为防止在长途运输期间的电池电量流失,船上需有充电桩、充电插口等充电设施,使新能源汽车电量保持在20%—50%之间,更需防范电池短路、火灾等风险。
时任上汽安吉物流总经理金麒曾表示,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特殊风险,上汽集团在设计首艘7600车位滚装船“安吉申诚”号时,就特别加强了密闭式的分层管理,避免因一处起火引发整船危机。
此外,“安吉申诚”号还建立了智能化船舱管理系统,整船有1300个温度的测量点,可通过中央控制室实时对船各个分区进行管控。
而此番首航的上汽“安吉安盛”号,全船共计有13层车辆甲板,均可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装载要求,其中11-13层甲板可满足氢燃料和天然气能源车的装载;5层甲板更可满足危险品货物的装载要求。
另一方面,远洋航运还面临进出口配比不平衡的风险。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跟进口量差距越来越大,在中国滚装船队规模日渐壮大的同时,回程船难以避免空置的风险。
据上汽集团此前测算,回程船需要30%以上货物量才具备边际效应,因此,如何找寻国际货源将是又一大挑战。对此,上汽安吉物流采用多航线布局,目前已开通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等8条国际自营航线。
据金麒此前介绍,上汽集团建设自营船队,既是为了服务“国轮、国造、国车、国运”的未来出口战略,也是在服务上汽出口的同时,兼顾其他车企抱团出海。据统计,2023年海通码头运输的上汽集团的汽车占比只有15%,其余85%为国内汽车。
截至目前,安吉物流除服务上汽集团旗下品牌外,还为比亚迪、奇瑞、长城、东风、赛力斯、理想、小鹏等中国车企提供运输服务,中国汽车产业链抱团出海的格局正逐渐显现。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