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日早上,天刚朦朦亮,辽宁省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院内便亮起了灯。训练场上,队员们穿戴整齐,晨跑的脚步声铿锵有力。领跑的是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刘本成。只要在岗值班,一天两个5公里跑,雷打不动,这是刘本成20多年来的工作日常。
“训练就要当尖兵,带队就要铸铁军”
5月15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在6版头题位置报道了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刘本成的先进事迹。
—— 记辽宁省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刘本成■本报记者 杨歆琳
5月2日早上,天刚朦朦亮,辽宁省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院内便亮起了灯。训练场上,队员们穿戴整齐,晨跑的脚步声铿锵有力。领跑的是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刘本成。只要在岗值班,一天两个5公里跑,雷打不动,这是刘本成20多年来的工作日常。
“训练就要当尖兵,带队就要铸铁军!”他心里始终有股劲。高标准、严要求的训练,让他练就过硬本领,在多次急难险重救援任务中给被困群众带来生的希望。因在多起灾害事故救援中的卓越表现,刘本成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等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这些荣誉让我感到自豪。更让我感到荣耀的时刻是每次救援完成后,大家虽身体疲惫,但内心非常充实。我们用努力换来人们的安全、许多家庭的安宁、社会的稳定,这种幸福感千金不换。”刘本成说。
今年4月,刘本成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群众有难,我们必须冲在最前面”
2003年12月,刚满18岁的刘本成离开家乡山东临沂,来到辽宁鞍山,成为一名消防员。从18岁到40岁,从一名消防员成长为副大队长,刘本成参加各类灭火救援战斗任务2900余次,营救遇险人员300余人。正如他常对队员讲的一句话: “危难面前,谁都会害怕,但我们是消防员,群众有难,必须冲在最前面!”
2016年9月的一天,刚下过小雨,特勤大队接到救援任务:有人被困在60多米高的高压电塔之上,急需救援。由于高压电塔位于山顶,车开不过去,云梯架不上去,只能由救援人员徒手爬到塔上实施救援。“我先上!”作为指挥员的刘本成毫不迟疑地对队员喊道。雨后电塔湿滑,他背起十多公斤重的装备,先徒步到达山顶,再徒手爬上高压电塔,不顾手上磨出的血印、膝盖磕碰的疼痛,冒着一不小心就踩空跌落的危险,全力开展救援,直到将被困人员缓缓转移到地面。
2018年4月,鞍山市一家商场6层发生火灾,浓烟滚滚,情况紧急。作为指挥员的刘本成当机立断,带领侦察小组和两个灭火攻坚组深入火场内部,强攻近战扑灭商场1层至6层的火点,并命令队员操作云梯车从外部救人。面对高温的炙烤、弥漫的浓烟和不时掉落的玻璃碎片,刘本成和队员身负约20公斤重的装备,经过大约4个小时的扑救,终于扑灭大火,救出2名被困人员。
特勤大队一站政治指导员明帅丞与刘本成共事十余年,执行了上千次火场任务。说起刘本成的工作和为人,明帅丞竖起大拇指:“大写的服气。他就像一颗定心丸。有他在,大家都安心。”
高标准、严要求,连续多年带出先进队伍
2020年8月,刘本成开始担任特勤大队副大队长。每次训前热身、实操训练、恢复训练,他带头操作、细化讲解、逐个纠正。队中1200余件套器材装备的使用操作,他都能掌握。每次配备新装备,他第一个学会使用,再组织教学。
明帅丞说,平时在训练场上,刘本成高标准、严要求,不放过训练的每一个细节,很多刚入队的消防员甚至都有点怕他。一次,一名新队员在训练中“摸鱼”, 当场被刘本成识破。“我们特勤大队面对的都是硬仗、恶仗、险仗,平时多流汗,是为了战时少流血。没有过硬的本领,怎么经得起火场的考验……”刘本成厉声说。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大家深刻认识到他的良苦用心。
面对灭火救援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刘本成带领队员研究新技术、新战法、新装备,积极争取建立“姜明劳模创新工作室”, 参与创新10项战术操法,改进9项救援装备,获得2项专利。其中由他自主编制的高层火灾救援操法在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广。
生活中,刘本成又是一位体贴的“老大哥”。他知道队员们家中的困难和特殊情况,尽可能地给予关照。通信员王俊杰回忆说,刚入队时,很多年轻的消防员都想家。刘本成发现大家情绪上的波动之后找他们谈心。“我刚来的时候也想家,还偷偷哭过。穿上了这身消防服,就是真正的男子汉。一旦有情绪波动,不仅自己出任务时会走神,可能遇到危险,也会影响救援。”刘本成对他们说。
多年来,刘本成所带队站先后3次被评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执勤训练先进中队”, 特勤大队连续多年保持“零伤亡、零战损”的纪录。
作为安全副校长,既普及知识,也教人向上向善
2023年,刘本成受聘成为辖区鞍山市育才中学的安全副校长。他讲的救援故事和消防知识,让师生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2018年4月30日的那次任务,我是与死神擦肩而过。”今年5月8日,在鞍山市育才中学,刘本成分享了自己的一次救援经历。那是在某厂区午休时间,一辆大型翻斗车转弯时,车轮轧到一名女工的腰和一条腿,情况十分紧急。因起重气垫无法撑起大型翻斗车的重量,他借助液压顶杆寻找平衡点,架起车轮,爬到车底,发现女工伤得很重,已经昏迷。为了避免二次伤害,他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把担架小心地伸入到女工身下,并在车底配合其他人员,将女工平稳地推出来。
推出女工的一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刘本成正准备爬出车底,没想到液压顶杆突然一滑,翻斗车直接压到他身上。
“我当时瞬间两眼一黑,失去意识。”幸运的是,翻斗车下方的箱体有缓冲作用。他被队友们救出时,感到背部和胸腔很疼,呼吸也困难,经检查是肋骨受伤,没有伤到脏器。
“医生说,那名女工因为及时被送往医院,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得知她转危为安的那一刻,我觉得再危险也值得。”刘本成说。
随后,刘本成还列举了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场所常见的火灾隐患,提醒学校师生养成良好的用电、用火习惯,从源头上杜绝火灾发生。
“孩子们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学到了消防知识,更重要的是,刘队长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了根。”育才中学副校长李璐说。
“我之前在网上看过刘本成叔叔救火的视频,熊熊大火像一头凶猛的野兽,滚滚浓烟遮天蔽日。刘叔叔和其他消防员毫不犹豫地逆着人群,冲向火海…… 我立志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英雄。”前不久,在育才中学组织的《我的理想》征文比赛中,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多年来,刘本成还作为鞍山市优秀青年讲师团成员,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公益宣讲,讲述消防救援故事、传播消防好声音。
传承劳模精神和雷锋精神
鞍山市是刘本成的第二故乡。这里是雷锋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也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孟泰和“当代雷锋”郭明义等一批先进典型。“传承雷锋精神,争当雷锋传人”的城市精神,早已根植在刘本成心中。
2021年,刘本成接到辖区一名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该居民由于病情恶化,需要截肢并接受长期康复治疗。但他的爱人患有严重腰脱,无法帮助他上下楼。在了解到该情况后,刘本成组织队员在该居民手术后的一年康复期内,每周三次背他下楼,并送他去医院,帮他渡过了难关。
2023年,队员小陈的家人查出重疾,高额的医疗费和渺茫的治疗希望让他情绪近乎崩溃。刘本成多次找他谈心谈话,带头组织捐款,还帮忙联系医院。
一名刘本成帮扶了7年的学生考入了大连交通大学,在大学期间参军入伍。“他打电话说,因为受到了我们的帮助,他想要参军报效国家和人民。”谈及此事,刘本成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5月“郭明义爱心团队本成小分队”成立以来,刘本成带领队员积极投身扶贫帮困、捐资助学、义务献血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帮扶十余户困难家庭和二十余名困难学生,提供帮扶资金近10万元。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