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主办、南京市六合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的“数字技术赋能初中数学教学”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六合实验初级中学内举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六合实验学校作为南京市2025年人工智能场景建设项目学校,借助 AI 大模型、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及点阵笔
近日,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主办、南京市六合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的“数字技术赋能初中数学教学”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六合实验初级中学内举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六合实验学校作为南京市2025年人工智能场景建设项目学校,借助 AI 大模型、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及点阵笔数据采集等技术,构建了数智赋能“研-教-学-评”一体化的校本实践路径。会上,主题为《数智赋能“研教学评”一体化,助力学生个性生长》的官方宣传片作为开场视频现场播放,得到了现场老师和教育专家们的一致点赞。5月16日,现代快报“AI上名校·2025梦校行”栏目带领大家走近这所“南京市2025年人工智能场景建设项目学校”。
集体备课支持系统:AI赋能目标精准定位
学校创新“备课组+AI大模型”教研模式:先由备课组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布鲁姆目标分类,再将教材、教参输入AI大模型,智能生成教学建议与目标优化方案。
数学备课组
通过“AI初诊—集体研讨—逆向设计”,精准构建大单元目标体系,同步生成过程性评价任务、当堂测评卡与分层作业设计,从源头实现“目标-活动-评价”协同。
数学备课组组长曹丹上课
循证课堂支持系统:数据驱动动态优化
每间教室配备AI课堂行为分析与点阵笔采集系统,构建循证课堂:主备老师试上后,系统自动生成“教学实施偏差诊断”与“目标达成度分析”双报告。备课组据此二次打磨教学设计。通过“主备试上—集体修订—组员复上”三轮研磨,形成含有校本教学指导手册、数字备课资源的生成性资源库,让每节课都成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证样本。
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精准补偿与高阶发展
数理学科依托点阵笔实现“学情采集—错题归因—分层补偿”全流程数智化:针对薄弱学生,系统精准推送目标指向性练习题;学优生则获得高阶思维任务,如项目式学习、学科拓展研究。语文、英语、音乐、道法等学科引入智能体学习助手,支持小组合作中实时提问与批判性思考,教师同步引导学生审视智能体建议,培养思辨能力。
音乐课上老师教学生用AI作曲
项目式学习
学生用点阵笔做题
数智赋能,让每个学生个性生长
从集体备课的目标精准定位,到课堂实施的动态循证改进,再到课后的个性化智能补偿,学校构建起“研-教-学-评”有机循环体系,未来将继续深耕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上充分发展,实现“多元赋能,个性生长”的育人追求。
让每个学生个性生长
校长曹本全
通讯员 张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戴明夷 刘惠勤/文 马文心/编导 穆子健 吕正昕/摄像 马文心 王子轩/后期 闫琳琳/平面设计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