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显著攀升,陈奕迅确诊新冠取消演唱会的消息更是引发热议。这波疫情究竟有多严峻?普通人该如何应对?权威数据与专家解读来了!
最近,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显著攀升,陈奕迅确诊新冠取消演唱会的消息更是引发热议。这波疫情究竟有多严峻?普通人该如何应对?权威数据与专家解读来了!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2025 年第 18 周(5 月第一周)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已飙升至 16.2%,较 4 月中旬的 7.5% 翻倍。南方省份尤为突出,广东、福建等地阳性率是北方的 2.3 倍,香港污水病毒浓度更创下一年新高,单日新增阳性样本最高达 199 例。
此轮流行的 “主角” 是 XDV 变异株,它是 JN.1 的亚分支,传播力增强 30%,但致病力未显著增加,重症率仅 0.8%。北京朝阳区监测显示,XDV 的新分支 NB.1 已占主导,但症状更接近普通感冒,易被忽视。
群体免疫力衰减:距上一波大规模感染(2023 年底至 2024 年初)已逾一年,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逐渐消退,且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足。
气候与流动因素:XDV 突破 “高温抑制论”,在 35℃环境下仍可高效传播,南方潮湿气候与密集人口加速扩散。
流感 “让位” 效应:2025 年初流感流行强度降至三年最低,为新冠反弹创造了 “免疫空窗期”。
个人防护三要点:
口罩必戴:人群密集场所(如地铁、商场)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高危人群(老人、慢性病患者)优先选 KN95。
疫苗补种:未接种者建议尽快接种适配疫苗,尤其是半年以上未接种者。
及时检测:出现咽痛、低烧等症状立即抗原自测,阳性后 48 小时内服用抗新冠药,可降低重症风险。
60 岁以上老人、孕妇、肿瘤患者等需加强监测,感染后优先就医。
儿童需警惕混合感染,鼻病毒在 0-4 岁群体中检出率已居首位。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团队建模显示,全国阳性率预计在 5 月 16 日 - 22 日冲顶 20%,日均新增或达 30 万例,但 6 月 20 日前后将暴跌至 5% 以下。这意味着此轮流行不会持续太久,也不会影响高考等重要社会活动。
新冠并未消失,但我们已拥有更成熟的防控体系。戴口罩、打疫苗、早用药,做好这三件事,就能在病毒波动中守护健康。记住:恐慌是病毒的帮凶,科学才是最强的免疫力!
来源:筋骨活力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