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平山村,一场垃圾分类行动,正进一步重塑着乡村的人居环境与文明风貌。由党员、村民代表以及村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化身“环境卫士”,以网格巡查为起点,用耐心宣传为纽带,在这片土地上掀起绿色变革的浪潮。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丁锋
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平山村,一场垃圾分类行动,正进一步重塑着乡村的人居环境与文明风貌。由党员、村民代表以及村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化身“环境卫士”,以网格巡查为起点,用耐心宣传为纽带,在这片土地上掀起绿色变革的浪潮。
平山村将全村划分为14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承载着不同的人居特点与环境需求。志愿者们手持巡查记录本,穿梭于田间小径与农家院落之间。他们时而俯身查看垃圾桶内的垃圾构成,时而驻足观察村民投放垃圾的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巡查中,问题逐渐暴露:部分村民习惯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装,导致垃圾桶周围污水横流、异味刺鼻;田间地头随意丢弃的农药瓶、化肥袋等有害垃圾,不仅污染土壤,还存在安全隐患;一些老年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知之甚少,错误投放成为常态。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志愿者们迅速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垃圾桶周边脏乱差的现象,他们定期组织清洁行动,更换破损垃圾桶,增设防渗漏设施,并在垃圾桶旁张贴醒目的分类标识。针对有害垃圾随意丢弃问题,村里增设专门的有害垃圾回收点,志愿者们定期上门收集农药瓶等废弃物,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了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村里组织志愿者们开展“敲门行动”。他们挨家挨户走访,用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在李大爷家中,志愿者小陈蹲在厨房,手把手教老人区分菜叶、剩菜等厨余垃圾和用过的纸巾;在王婶的小卖部,志愿者小孙详细讲解饮料瓶、纸箱等可回收物的回收价值;更有志愿者用方言录制通俗易懂的宣传音频,在村里的大喇叭循环播放。不仅如此,志愿者们还积极号召村民“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引导正确分类投放垃圾,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平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杂乱无章的垃圾桶变得井然有序,村道上再也看不到随意丢弃的垃圾,村民们见面时讨论的话题也多了垃圾分类的内容。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村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监督员。
如今,走在平山村的道路上,清新的空气、整洁的环境与村民们的笑脸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平山村的实践证明,垃圾分类不仅是改善环境的“关键小事”,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民生大事”。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传递文明,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在平山村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绿色之花,也为其他农村地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