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正处于非常严峻的状态。大家现在不把气候变化叫‘变暖’,叫‘沸腾’,全球气候是在‘沸腾’。”12月8日,以“全球合作,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开幕,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柳艳香在专题论坛演讲中如是说
“全球气候变化正处于非常严峻的状态。大家现在不把气候变化叫‘变暖’,叫‘沸腾’,全球气候是在‘沸腾’。”12月8日,以“全球合作,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开幕,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柳艳香在专题论坛演讲中如是说。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柳艳香做主题演讲。
支撑这一结论的,是柳艳香所展示的一张数据图:从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基本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尤其,2023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高出1.42摄氏度,去年6-12月的全球平均温度更是持续突破历史极值。
接着,柳艳香又展示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中的数据,显示着近20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次分布。“可以看出来,中国是近20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最频繁的国家,没有之一。2022年、2023年、2024年夏季的极端气温对我们造成了极大困惑,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威胁。”她说。
作为深耕气象与人类健康研究的专家,柳艳香对这些数据尤为敏感。她在现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也指出,极端天气与气候对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和心理类疾病,以及对气候敏感的脆弱人群,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大家也逐步认识到它的严峻性。”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体健康?演讲中,柳艳香指出了三种主要途径:一是直接影响,即对人体健康的物理性攻击,比如高温、热浪、洪水、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基础设施损毁和对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二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间接影响,比如虫媒、水媒以及以空气为传播介质的多种传染病,空气污染等对健康造成的威胁;三是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造成的间接影响,比如干旱、洪水、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对粮食产量、饮用水等的影响,以及对人的心理情绪造成的不良影响等。
“为了有效研判由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风险,我们需要依赖多样化的气象数据,并据此制定相应策略以规避这些风险,增强我们的防灾减灾应急能力,这点非常重要。”柳艳香告诉南都记者,如果能够在事件发生前实现精准分析与预判,可以有效减少经济损失,保护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柳艳香。
柳艳香进一步介绍,近年来,以“中国天然氧吧”项目为代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了诸多应对研究。“从2016年至今,我们创建了377个中国天然氧吧,分布在一些城市或大型景区里。”她指出,天然氧吧的评估综合了多项指标,包括气候与生态环境、发展规划、旅游设施、地方特色及城市荣誉等,不仅对当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推动作用,对人体健康也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在于官方行动,更在于公众参与。柳艳香告诉南都记者,当前,大多数公众对于气候知识了解有限,特别是极端天气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知之甚少,例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可能引发如热射病之类的致命性疾病。“我国连续三年出现持续性的高温热浪侵袭,造成了多起热射病死亡事件,还引发了其他疾病,这些健康影响非常严重。”
“如今,我的工作重心在于做好气象与人类健康的大众科普工作。”柳艳香表示,气候变化的社会科普需要更多重视,通过提高公众认知水平,鼓励更多人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更好地保障个人生命健康。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了“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部署要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12部委印发的《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加强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性及风险防范能力。那么,大众如何顺应气候变化进行“健康投资”?柳艳香建议称,要科学规避不利于健康的气候环境,如寒冷、炎热、潮湿、干燥及雾霾等,特殊人群尤为如此。同时,通过增设空气净化、除湿、阳光房等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以缓解气候变化对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来源:南方都市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