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中东行:与以色列渐行渐远,转向伊朗和叙利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18:04 2

摘要: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约19个月后,该地区的发展轨迹逐渐清晰,数个关键趋势正浮现,将对美国中东政策提出新的挑战。尽管地面上的某些政治动态已日渐明朗,唐纳德·特朗普的重返政坛却为未来局势增添了不确定性。

温·麦克尼/盖蒂图片社

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约19个月后,该地区的发展轨迹逐渐清晰,数个关键趋势正浮现,将对美国中东政策提出新的挑战。尽管地面上的某些政治动态已日渐明朗,唐纳德·特朗普的重返政坛却为未来局势增添了不确定性。

本周,唐纳德·特朗普访问中东,将面对一个与其首次任期迥然不同的地区格局。诚然,巴以冲突仍悬而未决,伊朗核项目迅速推进,以及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亚、叙利亚和也门等国的长期动荡与治理困境依旧存在。

然而,旧问题如今披上新装。在特朗普计划接受卡塔尔赠送的波音747飞机所引发的轰动性新闻背后,一系列新趋势正在显现,这些趋势正在重塑地区格局,并对美国政策构成新的考验。

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袭击以来,中东局势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以色列作为地区主导力量的崛起。在拜登总统和特朗普政府的支持下,阿拉伯国家政权对巴勒斯坦几乎未提供实质支持,以色列成功削弱了哈马斯与真主党的军事能力,并清除其高层领导。在美国、欧洲及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以色列还成功抵御了伊朗对其本土的两次导弹攻击。

作为回应,以色列发起报复行动,据称摧毁了伊朗大部分的弹道导弹生产设施和防空系统。换言之,以色列实现了所谓“升级主导权”——即自主决定是否扩大冲突并有效遏制对手采取类似行动。通过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以色列重新定义了其在加沙、黎巴嫩、约旦河西岸及叙利亚的边境安全战略。

将以色列的军事优势转化为政治安排,甚至和平协定,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下一步。然而,内塔尼亚胡所领导的右翼政府对此类方案缺乏兴趣,亦难以被劝服改变立场。此外,任何持久协议的达成,还需取决于巴勒斯坦与关键阿拉伯国家内部是否存在愿意承担政治风险的领导力量。

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仍深陷动荡之中。至少五个阿拉伯国家面临严重内部挑战,陷入不同程度的国家功能失调。在此权力真空中,两个替代性力量中心浮出水面。其一为波斯湾国家,尤其是沙特、阿联酋与卡塔尔,这些资源丰富、政权稳定的国家在“阿拉伯之春”中基本未受冲击,正日益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沙特尤为突出。

第二类力量则是非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土耳其与伊朗,这三国不仅维持国内稳定,且具备将军事力量外投的能力。它们拥有强大的经济潜能和自给自足的军工体系,在安全、军事与情报领域均具备显著优势。

三者中,以色列是美国在该地区最亲密的盟友;土耳其为北约成员,并在叙利亚扮演重要角色;尽管伊朗的代理人哈马斯和真主党受到重创,其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伊朗的核计划亦使其始终处于以美政策议程的核心。

尽管这三国彼此对立、目标互斥,却皆被视为不可忽视的地区关键玩家,鲜有国家愿与之对抗。在阿拉伯世界持续分裂的背景下,这三国的影响力料将在未来数年进一步增强。

哈马斯袭击事件发生后,巴勒斯坦议题似乎再次引发国际关注,不仅在阿拉伯世界,在全球范围亦引发广泛讨论。那些认为巴勒斯坦问题已边缘化的观点,必须面对以下事实: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引发对加沙平民的广泛同情。

此外,联合国通过决议呼吁停火,多个国家谴责以色列的战争行为,国际法院开始审议其是否构成种族灭绝,国际刑事法院甚至对内塔尼亚胡及一名哈马斯指挥官发出逮捕令(后者已证实死亡)。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10月7日袭击并未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成为国际优先议题,反而加剧了其孤立与分裂,使巴勒斯坦人陷入缺乏现实出路的困境。尽管平民死亡人数急剧上升,美国仍坚定支持以色列,使其几乎免受国际制裁;而阿拉伯主要政权亦未对以色列或美国施加实质性压力。国际社会分裂、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有力共识。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民族运动本身亦陷入严重分裂,人民面临在哈马斯与高龄且缺乏效能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之间作出艰难选择。两国方案的前景前所未有地黯淡。

特朗普政府将如何应对这一局势尚不明朗。其立场显然偏向以色列。特朗普曾提出将加沙打造成“里维埃拉式”的度假区,尽管已派遣特使致力于人质获释,但尚未提出任何战后重建方案,几乎完全将加沙问题交由以色列主导。同时,特朗普还默认以色列在黎巴嫩、叙利亚边境实施强硬边防政策,并放任其在约旦河西岸推进吞并行动。

然而,特朗普的政策取向向来难以预判。在内塔尼亚胡在场之时,他竟宣布美方拟与伊朗重启谈判,尽管内塔尼亚胡一再主张,唯有军事手段方可遏制伊朗核项目。倘若美伊谈判获得进展,或特朗普对推动以色列与沙特关系正常化的热情上升,其或将被卷入中东“多边博弈”的复杂进程中,需面对加沙战后重建与巴勒斯坦未来政治走向等棘手问题。

这些因素已开始在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之间制造摩擦。此次中东之行,特朗普将不访问以色列,而内塔尼亚胡态度亦日趋强硬。但考虑到特朗普对共和党的强大控制力,若白宫政策与其立场相左,内塔尼亚胡在寻求国会支持时将面临巨大挑战。正如多数美国盟友早已体会,特朗普一旦坚定某项意图,往往不惜一切推动其实现。

作者:

亚伦·戴维·米勒,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国务院中东问题分析师和谈判代表,先后在共和党和民主党政府任职,著有《伟大的终结:美国为何无法拥有(也不想要)另一位伟大总统》(St. Martin's Press,2014年)。

劳伦·摩根贝瑟,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