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私”命题在治国理政中的运用——读南远景《互补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18:16 1

摘要:南远景先生是我的战友,更是我及家人的人生导师!《互补论》尤其是“人之初,性本私”的哲学观点,给了我透彻认识“人”——文化的生物——本性的一把钥匙。在漫长的思想长河中,关于人性善恶的探讨从未停歇。从亚圣孟子的 “性善论” 到荀子的 “性恶论”, 从告子的 “性无

作者近影

前 言

“人之初,性本私” 这一命题由当代哲学家南远景先生在其哲学著作《互补论》中首次提出,犹如一颗投入思想湖泊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南远景先生是我的战友,更是我及家人的人生导师!《互补论》尤其是“人之初,性本私”的哲学观点,给了我透彻认识“人”——文化的生物——本性的一把钥匙。在漫长的思想长河中,关于人性善恶的探讨从未停歇。从亚圣孟子的 “性善论” 到荀子的 “性恶论”, 从告子的 “性无善无不善论” 到扬雄的 “人性善恶混合论”,不同观点、异彩纷呈。而南远景先生关于“人之初,性本私”的哲学命题,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且在治国理政、机构治理、家庭教育等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启示乃至指导作用。 本文是本人学习《互补论》心得体会系列文章的上篇。文章聚焦于治国理政领域,探讨 “人之初,性本私” 在这一领域的理性思考意义、 治理方略制定以及行为方式取舍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人之初,性本私” 的内涵剖析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既有理论意义,更具实践色彩。

南远景先生提出的 “人之初,性本私”这一哲学命题, 并非简单地对人性进行善恶判定,而是着重强调人自出生起便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利益追求的本能。

“人之初,性本私”这种本能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从婴儿呱呱坠地便会寻找母乳以满足自身生存需求,到长大后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努力工作,都体现了这种与生俱来的人的本质特征: “私” 性。这里的 “私”, 并非是道德层面上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自我保存和发展的倾向。它如同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为了生存而觅食、筑巢一样,是一种本能反应。

在人类社会的复杂环境中,这种本能的 “私” 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可能会朝着积极或消极的方向发展。

二、“人之初,性本私” 对治国理政理性思考的指导意义

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应当是“人之初,性本私”这一哲学命题。

1 、为治国理政提供了人性思考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治国理政理念往往建立在对人性的不同假设之上。“人之初,性本私” 这一观点为治国理政提供了一种更为现实的人性基础。认识到人的本性中存在自我利益追求的一面,国家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时,就不能忽视这一基本人性。例如,在经济政策制定中,如果能够考虑到人们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本性,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顺应了农民对自身利益追求的本性,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快速发展。

2 、有助于理解权力与利益关系

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错综复杂。从 “人之初,性本私” 的角度来看,权力往往成为人们追求利益的一种手段。官员手中掌握着权力,他们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身 “私” 性的影响。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就有可能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认识到这一点,国家就需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被滥用。同时,在利益分配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通过合理的政策调节,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避免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发社会矛盾乃至社会冲突和震荡。

3 、可推动治国理念的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利益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人之初,性本私” 提醒我们,治国理政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利益诉求。在古代社会,人们的利益需求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上。而在现代社会,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还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社会公平正义等更高层次的利益。国家在制定治国理政方针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例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这正是治国理念与时俱进的体现。

三、“人之初,性本私” 对治国理政方略制定的指导作用

治国理政方略的制定,不能对“人之初,性本私”这一哲学命题的熟视无睹。而是遵循“系统、效率、公平”的原则,进行立体设计、持续运行。

1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法律制度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鉴于 “人之初,性本私”,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确人们行为的边界,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制度要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法律制度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社会问题和利益冲突。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日益增多,我国及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进行打击和规范,保障了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秩序。

2、 建立权力监督机制

权力容易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由于人的 “私” 性,官员在行使权力时,可能会受到私利的诱惑而滥用权力。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督,通过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等方式,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包括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媒体可以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曝光,引起社会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公众作为权力的授予者,有权对权力行使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 、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由于人们的 “私” 性,都希望在社会利益分配中获得更多的份额。 如果利益分配不均,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因此,国家要优化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手段,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在初次分配中,要注重效率,通过市场机制,让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合理回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再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税收调节、社会保障等手段,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缩小贫富差距。例如,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制度,就是通过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或不纳税,促进了社会公平。当然,在这一邻域应当颁行而尚未颁行的制度安排还有很多,人民群众的期许应当得到满足。

4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在治国理政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虽然 “人之初,性本私”,但通过道德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使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做到利己不损人。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 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家庭要注重言传身教,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社会要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通过宣传、表彰道德模范事迹等方式,弘扬正能量,引导人们积极向善。例如,每年评选的 “感动中国” 人物,他们的事迹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激发了人们学习道德模范、践行道德规范的热情。

四、“人之初,性本私” 视角下治国理政的行为方式取舍

脱离“人之初,性本私”的定向。治国理政便会“左”“右”摇摆,偏离方向,甚至发生社会动荡。

1 、摒弃过度干预

在 “人之初,性本私” 的背景下,人们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国家在治国理政过程中,要摒弃过度干预的行为方式,给人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市场和社会发挥其自身的调节作用。过度干预可能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社会的发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而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减少了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倡导合作共赢

由于人们的 “私” 性,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竞争和冲突。但在现代社会,倡导合作共赢的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对外交往和国内区域合作中,要积极推动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国际上,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等合作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国内,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的合作,实现了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享,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 、注重公平正义

在处理各种社会事务时,国家要始终注重公平正义。因为人们的 “私” 性,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果在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就会引发人们的不满和社会的不稳定。国家要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做到公平公正。例如,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4 、鼓励创新创造

“人之初,性本私” 使得人们具有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而创新创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国家要鼓励创新创造的行为方式,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创新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保护知识产权,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例如,我国设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对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 语

“人之初,性本私” 这一命题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深刻的思考视角。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的这一本性,具有重要的理性思考意义。基于此,我们制定了完善法律制度、建立权力监督机制、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加强道德教育等治国理政方略,并在行为方式上进行了合理的取舍,摒弃过度干预,倡导合作共赢,注重公平正义,鼓励创新创造。当然,这一命题在治国理政领域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治理理念和方法,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在未来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 “人之初,性本私” 的哲学命题与各种社会现象和治理手段之间的关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来源:云卜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