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益阳,与文博专家对话博物馆如何“面向未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8:51 2

摘要: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到博物馆去”正成为一种生活新方式。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博物馆如何实现华丽“变身”?如何用好科技力量,赋能博物馆建设?青年群体在博物馆的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5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专家齐聚益阳,共话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邦建 史凌松 益阳报道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到博物馆去”正成为一种生活新方式。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博物馆如何实现华丽“变身”?如何用好科技力量,赋能博物馆建设?青年群体在博物馆的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5月15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湖南主会场活动在益阳市举行。在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专家、学者及行业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围绕“面向未来的博物馆发展策略”“科技变革与博物馆创新”“青年群体与博物馆活力”“博物馆与文旅产业及城乡发展”等主题,从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共话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术研讨会现场。

让博物馆从“单馆独奏”到“多馆合唱”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鞭策着不少博物馆人进一步思考:面向未来,如何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在变革中实现发展?

学术研讨会主会场,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安来顺聚焦“面向未来的博物馆发展策略”这一主题,为大家带来了《博物馆应对变革时请查看“工具箱”》主旨分享。他从博物馆是一个产品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下的形式,剖析了博物馆有效应对变革的着力点。安来顺认为,在快速变革的社会中博物馆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近年来,各地博物馆不断涌现,但头部博物馆“一票难求”与中小博物馆“门可罗雀”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通过推进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改革,积极破解全省文博事业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湖南实现从‘单馆独奏’到‘多馆合唱’的转变。”针对博物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颜喜分享了湖南省以“省市联动”体系改革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博物馆与文旅产业及城乡发展”主题分论坛现场。

乡村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博物馆建设,为乡村振兴增添文化动能。”在“博物馆与文旅产业及城乡发展”主题分论坛上,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省委宣传部驻沙田溪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吴良琴分享了安化县沙田溪村建设乡村博物馆的实践经验。

吴良琴认为,乡村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座乡村博物馆就是一个村庄的文化标志,建设乡村博物馆能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乡村文旅融合。

谈及博物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以北京“类博物馆”为例,分享了其价值和意义。她表示,博物馆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特别是“类博物馆”因其规模、内容各异,不仅拓展了所在地的消费场景,也推动了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对于消费者来说,博物馆文创是我们圈粉年轻人的重要产品。”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蒋菡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体验经济下的博物馆文创”。在她看来,好的博物馆文创要引领市场,和所在城市、地域文化相互融合。

益阳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卜珩一以益阳市为例,详细阐述了益阳市博物馆的迭代升级之路。她认为,博物馆的空间再生,让城市记忆开始转化为未来场景。

“科技变革与博物馆创新”主题分论坛现场。

“科技+文化”赋予博物馆全新的内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科技+文化”赋予了博物馆全新的内涵。在科技的加持下,博物馆能够给观众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参观体验?在“科技变革与博物馆创新”主题分论坛上,几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

“云计算推动了智慧博物馆建设,为跨博物馆、跨地域的综合应用平台构建提供了支撑。”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文物保护实验室主任杨晓飞畅谈了文博科技发展之路。他认为,在博物馆建设中,结合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移动终端将支撑起更多的博物馆智慧应用。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刘健围绕“数智化时代下博物馆的创新与挑战”带来主题分享。在他看来,推动博物馆的创新发展,需要从数字化走向数据化。“只有让数据活起来,博物馆文物才能真正活起来。”

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研究馆员陈叙良以“数字浪潮中的文明基因——新媒体时代湖南博物院的文化传播创新”为题,阐述了湖南博物院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文物保护和传承的经验做法。他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博物馆的跨界融合发展既实现了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又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湖南省科学技术馆党委委员、人事部部长谢红以“人工智能多元实践场景驱动馆校协同育人创新”为题,分享了在人工智能浪潮下,馆校合作的实践成果。

“青年群体与博物馆活力”主题分论坛现场。

青年是博物馆文化传承的创新力量和时代担当

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群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博物馆该如何加强与青年群体的互动,激发更持久的活力?在“青年群体与博物馆活力”主题分论坛上,三位青年策展人发表了自己看法。

“博物馆策展是我跟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许潇笑以自己参观和策划过的展览为例,为大家讲述了如何利用博物馆空间架构展览故事。在她看来,博物馆是世界的镜子,走进博物馆是感受世界的方式。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以“博物馆‘青年夜校’的可持续发展”为题,分享了小微博物馆社会化运营的案例。他认为,博物馆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大众终身学习的场馆,要通过社会化运营鼓励更多力量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中来,重塑其活力。

长沙简牍博物馆对外联络部副主任王茜为大家带来了“青年力量:博物馆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与时代担当”主题分享。她表示,青年是博物馆文化传承的创新力量和时代担当,要让博物馆教育成为青少年接触历史、感知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还围绕各个论坛的主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分享了博物馆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