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三角的密林里藏着太多秘密,20世纪这里出了个奇人——罗星汉,前半辈子往汤里撒砒霜,后半辈子拼命往里加解药。
金三角的密林里藏着太多秘密,20世纪这里出了个奇人——罗星汉,前半辈子往汤里撒砒霜,后半辈子拼命往里加解药。
晚年烧了价值800万美元的毒品,修的路能让山里孩子上学不蹚泥水。
你说他是圣人?当年他手里的海洛因能让半个地球的瘾君子排队磕头。
罗星汉出生的1934年,缅甸果敢还是个“三不管”地带。
明朝遗民、英国殖民者、国民党残军在这儿扎堆。
14岁那年,他进了国民党93师的军事学校,同学里有个叫彭家声的,后来成了“果敢王”,还有个坤沙,日后跟他抢毒品生意打得头破血流。
那个年头,金三角的罂粟田比稻田还金贵。
英国佬留下的鸦片经济、国民党残军的枪杆子、缅甸政府的睁只眼闭只眼,凑成了毒枭生长的完美温床。
罗星汉在这滩浑水里摸爬滚打,20岁不到就跟着女土司杨金秀扛枪闯江湖,学的不是四书五经,是怎么用鸦片换子弹的生意经。
1963年是个转折点。
缅甸政府突然要和缅共游击队干仗,转头就给罗星汉封了个“果敢县人民政府主席”的官帽。
明摆着要借他的毒贩武装当打手。
罗星汉也不客气,转头就搞出“39牌”海洛因。
等越战开打,美国大兵在丛林里嗷嗷叫着要止疼药,他立刻把生产线开足马力,巅峰时期全球三成毒品市场都姓罗。
但买卖做大了总要出事。
1967年他和老同学坤沙抢运输线,两帮人在热带雨林里火拼,机关枪扫射的声音比过年放鞭炮还热闹。
这场“毒品战争”打了三年,最后以罗星汉败走麦城告终。
1973年泰国警方突然收网,把他从豪宅里拖出来时,保险柜里除了美钞,还塞着缅甸政府的表彰令。
蹲大牢的日子没让罗星汉消停。
铁窗里头他天天琢磨件事:毒枭这行当比缅甸的天气还善变,今天还是土皇帝,明天可能变阶下囚。
1980年缅甸政府大赦,他出狱时50岁,头发白了一半,可眼睛还冒着精光。
这回他学乖了,拉上老同学彭家声剿灭缅共残部,转头又承包港口做正经生意。
别人以为他金盆洗手,没想到他是在憋大招。
2003年,罗星汉把20吨毒品堆成小山,浇上汽油点火烧。
有人骂他作秀,可转头他就带着推土机进山,把罂粟田改种茶叶,自掏腰包修的中缅公路让山货能运出大山。
2013年7月6日,79岁的罗星汉躺在病床上,屋外等着上万送葬的百姓。
这些人里有被他害得家破人亡的,也有靠他修的路娶上媳妇的。
他最后留下四个字:“身不由己。”
这话听着像狡辩,可细想他这辈子的遭遇:14岁扛枪是为活命,30岁贩毒是为自保,50岁转型是因时势。
就像山洪里的木头,看似横冲直撞,其实根本选不了方向。
最讽刺的是他死后第二年,缅北重新冒出新毒枭。
这帮人学他当年搞私人武装,用的还是“以毒养军”的老套路。
如今评价罗星汉成了件难事。
法庭档案里记着他卖过的毒品能害死半个城,可果敢老人说起他,会指着重修的庙宇念叨:“罗老板出的钱。”
缅甸政府给他办葬礼时降了半旗,可维基百科里他的词条仍标着“国际通缉要犯”。
金三角的罂粟田改种了橡胶,可地下制毒工厂改行搞起了电信诈骗。
历史像个循环播放的老唱片,词曲没变,只是换了个歌手。
参考资料:
1. 缅甸政府1980年大赦令(国家档案馆编号MM1980AMN001)
2. 《果敢禁毒公报(2003)》
3. 新华社《金三角毒枭兴衰录》专题报道(2005年6月)
4. 《缅甸环球新光报》罗星汉讣告(2013年7月7日)
5. 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缅北武装势力演变研究》(2018年)
来源:夏青故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