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动搭建“抗震建筑”,尝试砖混结构、圈梁构造等不同类型模型的抗震性能。当振动频率升至7度烈度时,普通砖混结构迅速坍塌,而“框架加剪力墙”模型仅轻微晃动。“这生动印证了现代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一位参观群众感叹。5月15日,在郑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一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岱昕 通讯员 申绍辉 张强宇 代启明 张伟 方超群
手动搭建“抗震建筑”,尝试砖混结构、圈梁构造等不同类型模型的抗震性能。当振动频率升至7度烈度时,普通砖混结构迅速坍塌,而“框架加剪力墙”模型仅轻微晃动。“这生动印证了现代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一位参观群众感叹。5月15日,在郑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一场“线上直播+线下导览”形式的“防震减灾 你我同行”主题直播活动精彩上演。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郑州市通过深入宣讲、互动体验、隐患排查、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向前一公里”,夯实筑牢全社会安全防线,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精彩纷呈
5月12日,郑州市2025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金水区举办。此次活动由郑州市安防委办公室、郑州市应急管理局、郑州市财政局、金水区政府联合举办。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结合近年来的灾害实例,向辖区居民形象展示了地震、洪涝、雷雨、大风等常见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针对即将到来的汛期,应急系统工作人员现场指导物业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吸水沙袋、防汛挡板等设施;聚焦夏季火灾高发,消防人员通过防灭火科学实验台,向市民详细普及了科学处置高层火灾逃生、面粉粉尘爆炸预防等实用技能。
现场互动体验区人气十足,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群众亲自体验学习“结绳技能”“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方法技能。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也现场为群众提供义诊咨询。
活动当天,郑州市各开发区、区县(市)、市安防委有关成员单位也同步开展了各类宣传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现场宣传活动1200余场,受益群众达130余万人次。
据了解,在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郑州市还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推出系列活动。
免费开放场馆,全域布局宣传。通过免费开放安全体验馆、科普场馆等宣教场地,在主要地标建筑、机关事业单位、商圈、公交、地铁、出租车、景点游园等场所布置视频和标语,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走实走深入心入脑。
加密业务培训,提升“三早”能力。开展灾害信息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员、社区网格员、社区应急志愿者等基层工作人员灾害信息报送、隐患辨识、避险转移等业务培训,提高灾害“早排查”“早预警”“早行动”能力。
发动群众力量,排查整治隐患。广泛发动基层力量,聚焦城镇燃气、消防安全、电动车充电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严密排查城中村、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九小场所”等重点场所安全风险,切实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及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
“六进”纵深推进,宣传提质扩面。全面开展应急演练,提升抢险救援能力,推进防灾避险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广泛开展线上防灾减灾公益宣讲活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全矩阵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平台,让有关知识和技能进入千家万户。
沉浸式“云游”应急安全科普展馆
5月15日,郑州市安防委办公室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防灾减灾中心、郑州广播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导览”的形式,举办“防震减灾 你我同行”主题直播活动,向公众普及地震科学知识。网友纷纷留言:“既长知识又实用!”
作为河南省首个校园地震科普教育基地,郑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用科技体验地震,以知识保护生命”为主题,集知识科普与22项互动体验于一体,运用声光电技术、虚拟现实等手段,生动还原地震场景。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直播镜头带领观众“云游”展馆,深度导览地球知识、地震知识、综合体验三大核心展区,全面解析地震成因、防灾技巧及灾后应对策略,并重点展示了“VR地震逃生系统”“抗震建筑搭建”等特色项目,构建完整知识链。
综合体验展区首次展示了新增的VR地震逃生系统,该项目预计会成为极受欢迎的亮点展区。系统模拟办公室、商场、街道等场景,参与者需在15秒预警时间内选择安全避难点,并通过红外感应技术实时反馈选择正确性,逼真的震动和视觉冲击让人瞬间代入,科学的指引让人们知道如何冷静应对。此外,“心肺复苏模拟人”“虚拟灭火训练”等展项通过实操演练,强化观众急救与应急处理能力。
5月14日上午,郑州市安防委办公室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走进市民应急安全体验馆开展防灾减灾周系列直播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与专业讲解,将充满科技感与实践性的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活动现场,主持人与专业讲解员默契配合,结合理论与实践,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七大核心板块。
在VR虚拟体验区,虚拟现实技术逼真还原了地震、火灾等灾害场景,主持人戴上 VR设备,随着墙体开裂、物品坠落,讲解员同步讲解“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逃生口诀,同时指导大家利用课桌、墙角等掩体躲避,选择安全的逃生路线。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科普环节中,讲解员以家庭常见灾害场景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各类物资与使用方法。比如,应急手电筒不仅具备强光照明功能,还可通过特殊按键发出求救信号;急救包内除了创可贴、消毒棉球,还应配备止血带、三角巾等专业急救用品。讲解员特别强调,家庭应急物资应定期检查更新,药品要注意保质期,食品需选择耐储存、高能量的压缩饼干、罐头等。
模拟仿真灭火体验环节中,设置了油锅起火、电器着火、固体物质火灾等不同场景。讲解员详细介绍火灾类型与灭火器的对应关系,如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油类、电气设备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合精密仪器火灾。在操作演示时,讲解员反复强调 “提、拔、握、压”的操作步骤。心肺复苏急救教学现场,讲解员利用专业教学模型,从判断现场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到胸外按压等步骤,进行标准化的示范和指导。自然灾害知识系统通过动画、数据,对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及应对策略进行全方位解读,帮助网友们加深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