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铁水奔流的高炉生产线上,焦炭如同跳动的黑色心脏,支撑着整个高炉炉况的骨架。在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吴波用十五年光阴将青春熔铸进焦炭品质提升事业。身为该公司炼铁厂生产技术室焦化配煤首席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吴波以专业与执着,用一项项突破性成果,在平凡
在铁水奔流的高炉生产线上,焦炭如同跳动的黑色心脏,支撑着整个高炉炉况的骨架。在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吴波用十五年光阴将青春熔铸进焦炭品质提升事业。身为该公司炼铁厂生产技术室焦化配煤首席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吴波以专业与执着,用一项项突破性成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价值。
敢闯“无人区”,构建行业标杆体系
在炼焦行业,构建科学的焦炭质量管理体系曾是困扰众多企业的技术难题,而吴波选择迎难而上,主动承担起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精细化智能配煤系统开发和工程示范”的重任,担任项目经理。这个项目汇聚了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太原理工大学等多单位的精英力量,堪称一场跨领域、跨学科的技术攻坚战。
项目推进过程中,吴波化身“多面手”,既要像战略家般规划项目总体工艺路线图,精准把控各节点推进工作,又要以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深入分析煤质指标、煤岩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他亲自带队考察国内外先进设备,为太钢建立起一套从小型试验装置到中型实验验证的全链条配套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填补了企业在配煤研究设备上的空白,更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攻克硬件难关后,吴波将目光投向技术核心——构建配煤优化方案与质量预测模型。他带领团队查阅资料并深入现场,收集了数千份煤样信息和大量的实物样品。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实验与数据比对,终于成功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太钢用煤现状的配煤优化方案,并开发出精准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但吴波并未满足于此,他带领团队继续针对不同焦炉炉型的特点,深入研究配煤结构优化和焦炭质量管控的共性问题。最终,吴波团队将诸多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全要素配煤理论,并构建起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相关技术成果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行业争相学习的典范。
勇啃“硬骨头”,改写配煤成本纪录
2022年起,吴波敏锐察觉到行业变革的趋势,主动发起了一场配煤结构优化的攻坚战。他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打破传统配煤模式的束缚。
吴波首先从基础环节入手,与采购、技术等多个部门展开深度协作,对煤罐配置进行优化。经过反复论证和方案调整,成功腾出2个储配一体煤罐,为配煤结构优化提供了关键的仓储空间。随后,他带领团队走访国内数十家同行企业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太钢实际情况和山西本地炼焦煤资源结构特点,大胆提出了“提升瘦煤、1/3焦煤等煤种比例,控制肥焦煤配用比例”的创新思路。
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吴波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和生产现场深入研究,开发新资源、拟定新标准。每一个新方案的提出,都要经过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试验验证。2023年,经过不懈努力,团队终于形成了适用于太钢焦化焦炉工况的较低比例肥焦煤配用技术。这一技术的突破,将高价格的肥焦煤比例从80%大幅降低至66%,实现了配煤结构的跨越式优化,当年就为公司节约配煤成本2.82亿元,有力推动了公司降本增效目标的实现。
2024年,面对更为复杂的资源形势,吴波没有丝毫懈怠。他及时转变用煤思路,从使用简配煤逐步转向高品质肥焦煤的应用,有效应对了骨干煤种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他进一步完善进厂用煤指标管理体系,从炼焦煤进厂前的源头把控,到进厂后的结焦性能监督,再到配用过程中的合理配置等,实现了全流程、全方位的严格管控。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在焦炭质量显著提升的基础上,肥焦煤比例进一步降至65.52%,全年实现配煤结构降本1572万元。近三年来,累计实现配煤结构降本3.7亿元,创造了行业降本增效的新纪录。
凝聚“向心力”,点燃团队创新引擎
吴波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智慧才是创新的源泉。他牵头创建了太钢公司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这在以生产为主的太钢公司内,是为数不多的以工艺优化为核心目标的创新平台。工作室成立之初,吴波就明确了“立足生产实际,解决技术难题”的宗旨,围绕工艺问题、结构优化需求和成本控制目标等设置创新课题。
三年来,吴波带领工作室实施创新课题41项,成果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成果奖2项、太原市“五小”创新大赛成果奖2项。他领衔的工作室也先后获评为太原市级、山西省级创新工作室,获得上级部门高度认可。
从构建科学的焦炭质量管理体系,到实现配煤结构的重大优化;从个人技术突破,到带领团队创新发展,吴波用智慧和汗水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他先后获得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中国宝武铜牛奖、山西省机冶建系统现场英雄等诸多荣誉。但荣誉的光环并未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在炼焦生产的一线,吴波依然保持着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以满腔热忱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创新传奇。
并州新闻 记者阎轶洁
来源:太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