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朴堂(1922—1966),叔祖父吴隐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家学渊源深厚。虽未亲承吴隐教诲,但其父吴沧海师从吴隐、叶为铭,奠定其篆刻根基。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吴朴堂卷:小玺汇存
西泠印社 编 解旬灵 编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576-3
开本:32开
定价:628.00元(全二册)
吴朴堂(1922—1966),叔祖父吴隐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家学渊源深厚。虽未亲承吴隐教诲,但其父吴沧海师从吴隐、叶为铭,奠定其篆刻根基。
少年时,吴朴堂即以“仿秦汉古玺”初露锋芒,17岁所作“家植”印已显家学底蕴。后拜入近代印学宗师王福庵门下,得其倾囊相授,并受荐任职南京国民政府印铸局,专事官印篆写,由此融汇秦汉玺印之正大与明清流派之精雅,铸就“既朴且厚”的艺术底色。
他突破师门,博采众长,早年取法“西泠八家”与吴昌硕,兼融明清流派与秦汉玺印,从商周大篆至宋元花押,皆能化古为新。其元朱文印在工稳中注入清刚之气,王福庵赞其“比我有魄力”。他擅以古为新,如“养猪是关系肥料肉食和出口换取外汇的大问题”一印取法赵之谦“绩溪胡澍川沙沈树镛仁和魏锡曾会稽赵之谦同时审定印”,“猪皮”印仿汉玉印“皮聚”,巧妙融典于创作,拓宽艺术纵深。此外,他广泛汲取书法资源,悬针篆、简帛体、隶书等皆入印,边款更兼容真草篆隶,乃至碑额篆书,展现深厚“印外功夫”。
1945年,23岁的吴朴堂于抗战烽火中闭门治印,积数年之功摹刻战国朱文小玺四百余方,辑成《小玺汇存》。此谱以“毫厘毕肖,气韵古雅”著称,王福庵赞其“摹仿之精,几欲乱真”,并期冀其补摹白文小玺以成“双璧”。吴朴堂以刀为笔,将战国玺印的灵动线条与秦汉篆法的雄浑气象熔铸一体,重现了古玺“恣奇古秀”之态,成为其早年艺术巅峰的见证。
此次以“原石+印蜕”高清影印形式首度出版《小玺汇存》,不仅是对吴朴堂艺术遗产的发扬,更是一次金石文化的创新传播(原石为刘新慧先生捐赠)。原石肌理的细腻呈现与印蜕朱墨的璀璨对比,令观者得以窥见其刀法之精微——或如游丝婉转,或如凿金断玉,战国玺印的“金石味”跃然纸上。此举亦呼应了吴朴堂毕生“传古拓今”的追求。
吴朴堂的艺术生涯虽短暂,却以“博采众长、印外求印”为后世垂范。他融浙派之雅、缶庐之朴,兼取简帛书法与碑刻金石,甚至以简体字入印呼应时代。
此次《小玺汇存》的出版,不仅重现其摹古功力,更启示当代印人:传统并非桎梏,而是创新的源泉。正如其挚友江辛眉所言“兹编必传世,金石寿无疆”,吴朴堂的艺术生命,将在这一方方跨越时空的朱痕中永续流转。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吴朴堂卷:小玺汇存
西泠印社 编 解旬灵 编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576-3
开本:32开
定价:628.00元(全二册)
售价:498.00元
来源:中华古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