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演邵艺辉用幽默又松弛的表达,借助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将女性压力、教育迷茫、亲密关系,网络暴力,人际关系等社会困境一一揭露。
种草很久的《好东西》,昨天终于去刷了。
本来期待很高了,没想到成片远超期待。
导演邵艺辉用幽默又松弛的表达,借助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将女性压力、教育迷茫、亲密关系,网络暴力,人际关系等社会困境一一揭露。
印象最深的,是拟声展示劳动价值那段蒙太奇,是我近五年看过,最温暖平静又震撼的片段。
世界在妈妈手中诞生,妈妈是我小小世界的神祇。很绝,很电影,很生活。
难怪很多人说,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回到子宫一样的舒适,不需要担心被冒犯”。
电影里,宋佳饰演的单亲妈妈王铁梅,在离婚后,遭遇2个男人追求的雄竞戏码。
一个为了复合主动要求结扎,狂背上野千鹤子的篇章;一个露腹肌,狂舔宋佳昔日旧作。
事实证明,所谓女性,有时候是种处境。
只要把男性放在女性的位置上,男性也会讨好和争宠。
这点,武则天的话是对的:
“一个男人,只要你把他放到女人的处境里,他就会马上变成一个女人。”
电影借助王铁梅之口,说出一个女性最大的误区,就是以得到男人的爱为荣。
女性为了求一个爱,东张西望,诚惶诚恐,姿态卑微,最后在日复一日的操劳和无措中弄丢了自己。
这个骗局是怎么来的,是父权制度PUA的产物,是封建社会的遗留。
而主角王铁梅直接颠覆了这个传统,她能力强,能写好文章,能带孩子,能修理所有家电,能反跟踪尾随狂,硬刚随地大小便......
即便和男友小马亲热时,面对对方不礼貌的撕衣服行为,她也能尊重自己的感受,立马制止。
面对上门倒贴的恋爱脑邻居,她怒斥:“男人就那么重要吗?男人不爱你,那又怎样?”
对,那又怎样?
这句式太牛了,能破除很多认知观念的迷障。
他不要你了,那又怎样?
就算离婚了,那又怎样?
一旦把这个句式扔出去,内心就探到底了,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男人的爱,我也可以爱自己,甚至可以过得更好。
而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2个男人都在大费周章地证明我爱你,但事实并非如此。
赵又廷饰演的前夫,虽然把女性主义挂在嘴边,但一切行为只停于口头表达。
说好的搬家,在铁梅搞定一切后才姗姗来迟。
说好为前妻结扎,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这样去做,相反他有自己的女友。
而章宇饰演的小马,说自己看过铁梅写过的所有报道,但在铁梅被全网骂时,并没有关注到。
而只有一个人,真正全部看完了铁梅的文章,就是女儿王茉莉。
因为看到了妈妈的文章和下面的恶评,才会在上台表演前躲进衣柜,并问:
“妈妈做得已经很好了,但大家依然以各种标准去衡量辱骂她。是不是不要写,不要做,不表演,就好了?”
电影最后,王铁梅问茉莉:“你为什么总写悲剧?” 茉莉回答说:“因为只有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能直面悲剧。”
这句话是王铁梅曾经写的,就在茉莉出生那天,连王铁梅自己都不记得了。
而茉莉读完了母亲所有的新闻报道,她一直牢记在心,内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成了理想的传承。
也就是说,女儿王茉莉才是最懂王铁梅的人。
我也是当了妈妈之后,才明显体会到,孩子对父母的爱,一点也不比父母对孩子的爱少。
这种爱不添加任何杂质,赤诚深厚,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像涓涓细流,在生活某个不经意中显露出来。
电影里,王茉莉不想在校乐队当个观众,于是妈妈王铁梅给她寻找其他乐器。
她们选择了架子鼓,因为它不烂大街,对于女孩子来讲也容易出圈。
学成后茉莉的第一次登台演出,效果也出乎意料的棒,收获了大批观众的掌声。
换别的烂俗剧情,主角肯定踏上音乐之路,走上人生之巅了。
但王茉莉却在表演完对妈妈说,我体验过当一名乐手了,我还是想做回观众。
扪心自问,我要是王铁梅,听到这话,肯定要炸了。
但王铁梅却说:“能为他人鼓掌,看到他人的光芒,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她接受了女儿的放弃,因为在她的认知里,放弃也是一种体验,中断也是一种完成。
人生没有对错,只是各种体验的叠加。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自己未来的路。
我们无法替孩子为她的未来做决定,因为我们无法替代孩子去经历,去实践,去感受。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给她提供充分的试错空间。
允许出错 ,允许偶尔断电,允许事与愿违,然后带着缺憾拼命奔跑,拼命绽放。
在片中,王铁梅把和男友小马的关系戏谑为“课间十分钟”,觉得很脏。
甚至在小马邀请自己看电影的时候,狠狠拒绝,“我们不是能一起看电影的关系”。
细品之下,你会感受出铁梅的内心:怕受伤,怕被辜负,怕进入一段新的关系,所以提前划清界限。
直到后来两人再次相遇,王铁梅说出的那句:我没有把你当工具。说明她变了。
她逐渐走出自我戒备,开始坦诚自己的内心,尝试接受小马的追求,让两人关系进一步。
爱情关系的融洽,一定是基于2个相互平等的人。
无论是男人物化女人,还是女人把男人当工具,都是带有俯视的,都不可能有良性的互动。
只有把对方当成有血有肉的人,去尊敬去关心去爱,才能收获真正的爱情。
一直以来,单亲妈妈都是苦难叙事:集齐所有生活悲惨,拉满所有戏剧冲突,低到尘埃里,最后在事业或爱情上大获全胜。
但《好东西》没有,它最终也没有迎来什么像样的“胜利”或“逆袭”。
铁梅负责的公众号,没有像咪蒙一样坐收几亿变现;她没有和小奶狗幸福步入婚礼现场;她的小孩也没有水灵灵成为校乐队首席......
她的生活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依旧一地鸡毛。
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普通单亲妈妈的写照。
唯一不同的是,她逐渐学会了,在无法改变时选择接受,在一地鸡毛里长出旺盛生命力。
她的成长有哪些呢?
刚开始,她会擅自决定让茉莉学架子鼓,逼迫茉莉吃蓝莓,把自以为的“好东西”强塞给孩子。而到片尾,茉莉说不想吃蓝莓了太酸,她很自然地说,你别吃了我吃。
她刚开始拒绝小马的追求,觉得这种关系很脏,到后来坦诚自己的内心,慢慢接受这段关系。
在第一次直播带货时,铁梅的整个表情和肢体都透露出拒绝,而后来的直播里,她已经非常熟练地喊123上链接了。
......
这些细微的变化,让人共情到想流泪。
真实的生活,从来不是向辉煌逆袭,向命运复仇;真实的女性,从来不只是悲惨或成功的单一叙事 。
而是一边悲观地向生活“无条件投降”,一边乐观的在街头高歌“明天会更好”。
所有看过的人,都想拥有一个像王茉莉这样的小孩。
尽管父母离异,早慧敏感,但她却是个很好的小孩:
勇敢,善良,不被功利引导,尊重自己的感受,不接受训规,爱读书爱学习......
我们无法否认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但远没到天塌了的程度。
育儿的重点,不是竭力绑住貌合神离的父母,而是自洽的个体,流动的爱,松弛的氛围......
双方变得越来越好,并不意味着两人永远在一起,发自内心的分手离开,也是很好的结果。
只要核心是出自爱。
允许一切搞砸为什么电影能产生这么广的好评,因为全片都在说一件事:
拒绝规训,允许一切搞砸。
单亲妈妈不必是超人,恋爱脑没什么可耻的。
你可以犯错,可以脆弱,可以愤怒,也可以胆怯。
创作虽然会痛苦,但做一个台下鼓掌的观众,也没什么不好。
男人是可以雄竞的,没有血缘也是可以组建家庭的。
街头可以弹唱也可以cos,小朋友也是可以不用卷的。
......
那些,不知所谓的道德标杆;
那些,见怪不怪的社会眼光;
那些,保险起见的教育模式;
那些,集体默认的职场游戏;
......
搞砸了又怎样?没做好又怎样?打破了又怎么样?
只要我还是我,我们还是我们,就有面对一切,重新出发的勇气!
重要的是,让自己感到开心、平静、幸福。
《好东西》让我们看到了所有规训、束缚背后的,我们应该尊重的人,活生生的人!
尊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意志,尊重自己的情感,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让自己和他人变得更好。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感谢邵艺辉导演,感谢《好东西》!
来源:莲乡情影视